三招帮您辨认初期中风
家住硚口区的陈先生,2年前与朋友合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平时工作忙、应酬多。半个月前的一天早上,陈先生突然嘴眼倾斜,手脚也有些不听使唤,家人急忙送他去医院,医生诊断:脑中风!
陈先生全家大吃一惊:他还不到40岁,怎么会得中风这类老年病?武汉市1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国华解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早已盯上年轻人,现在2、三十岁的中风患者其实不罕见。
年轻人患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除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疾病等因素。专家提示:年轻人防中风,除找准原病发并及时医治外,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中风筛查怎样做
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彭小祥介绍:初步筛查时,可用B超检查颈动脉,既简单又无创。若发现患者血管狭窄较为严重,可进一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脑血管参与技术,进行溶栓或安装动脉支架。
若脑血管狭窄程度不太严重,可通过减少脂肪摄取、少盐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配合药物医治控制高血压,预防脑中风产生;当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时,部份患者可通过参与溶栓医治;当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时,则可安装人工支架,以防脑中风产生。
只要每一年进行血管筛查,并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医治,即便是高危人群,也能有效预防脑中风。
八类人应每一年筛查
彭小祥建议,只要以下危险因素具有一个,就应每一年接受中风筛查: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得了冠心病及“三高”;生活习惯不良、吸烟、酗酒;长时间从事紧张工作;有房颤和心瓣膜病的患者;明显超重;常常头晕头痛、记忆力下落的人群;还有就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中,有脑血管病家族史是不可控的中风高危因素,但只要每一年坚持体检,就能提早判断病发风险。如在筛查中被确诊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且危险系数较高,应遵医嘱坚持服药,学会健康生活,并定期复查,普通病人3个月一次,接受药物干预的病人则每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医生将根据药物的副作用调剂用药;危险系数较低的病人应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剂,最大限度下降中风风险。
冬季防中风要保暖
对有中风风险的人群来讲,除坚持医治,还有哪些方法能下降病发风险?
陈国华建议,高危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都应坚持体检,定期量血压、查血脂血糖。饮食宜平淡,少吃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适当进食豆类和鱼类。
特别是年轻人,要学会健康生活,戒烟限酒,规律饮食,坚持锻炼。每到换季降温时,老年朋友应注意保暖,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而发生意外。
输液防不了脑中风
在临床医治中,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发现患者会“自创”一些预防中风的妙招,却常常达不到预防效果。
每到秋冬季节,都有很多人到医院输液,认为这能下降血液粘稠度,下降脑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彭小祥解释,如果没有脑中风症状,只是简单的静脉输液,对患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引发输液不良反应。预防脑中风产生的关键是科学医治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盲目输液没有必要。
另外,号称能保护血管、护心护脑的保健品,是子女们孝敬老人的首选礼品,但彭小祥提示老人长时间服用保健品也不能代替药品防中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用药,不可随便减量、停药。高危人群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糖等各项医治,关注疾病发展,切不可以把保健品当“灵丹妙药”。(周晔通讯员张琼鲍坤绘图钟诚)、
3动一看防中风
动左手长时间使用右手会使左边大脑半球负担过重,以致神经疲劳和血管紧张,记忆力消退,而右边大脑半球却得不到较好的锻炼,调和功能减弱,容易产生脑中风。从现在开始学会让左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拿锅铲炒菜,拿,走路或看电视时空抓手。
耸双肩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同时还可缓缓转动头部。这样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促使颈动脉或大脑血流通畅,间接减缓大脑疲劳。
捏颈部双手磨擦发热后,轻轻按捏颈部左右两侧及后面,让皮肤渐渐松软。可增进颈部肌肉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增进颈部血管放松,并改良大脑供血。
看天气预报老人要想阔别中风,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很重要。在气温骤降前赶忙多穿衣服,不要等到受冻以后再加衣。寒冷的日子外出,要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尽可能避免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引发中风。(涂亮秀通讯员赵建涛)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