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总第期·年11月17日)
本期提要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光山召开
★省林业局召开林长制工作专班会议
★年皂荚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三门峡召开
★南召:香菇种植铺就脱贫致富路
要闻(林业大事荟萃)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光山召开
本报讯报道员柴明清摄影报道11月16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光山召开。
会议分室外、室内两个阶段。室外阶段,代表们实地考察司马光油茶园、司马光油茶智慧产业园、诚信公司油茶采穗圃和蓝天公司张塘油茶种植基地。室内阶段,首先观看反映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的电视专题片《油茶果飘香青山变金山》;接着,江西、河南、湖南、广西等省区和光山县、罗城县负责同志先后作交流发言;随后,河南省副省长刘玉江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先后致词,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李明传、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清玉分别结合本系统职责职能介绍支持和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最后,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讲话。
会议现场
实地参观(孔凡哲摄)
李春良指出,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万亩,高产油茶林万亩,茶油产量62.7万吨,总产值亿元,有效带动近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李春良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到年,力争油茶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完成0万亩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茶油产量达到万吨。
刘玉江在致词中简要介绍河南油茶产业发展情况。他说,河南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大力发展油茶作为保障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油茶确定为全省木本油料主要树种,加快发展山茶油等特色油料产品,规划建设油茶生产基地;加强油茶优质品种的选优改良,大力推广油茶育苗、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等实用技术,全面提高油茶产量和综合效益;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油茶+旅游”“油茶+生态”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现代林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区。截至目前,全省油茶林面积达到万亩,年加工生产茶油余吨,年产值约12亿元;5家油茶加工企业进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行列,油茶产业带动数千贫困户数万贫困人口,户均增收数千元。
会上,河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原永胜作题为《“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扎实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言,简要介绍我省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成效。原永胜表示,河南油茶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林草局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河南将以此次现场会为新起点,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先进经验,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油茶产业化建设,提升我省油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努力为推进森林河南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5省(市、区)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机构负责人,国家林草局发改司、林场种苗司、规财司、科技司、宣传办、退耕办、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科院及亚林中心、驻武汉专员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有关同志,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有关县、油茶产业协会、木本油料分会、油茶科研院所、部分企业代表,以及河南省省直有关单位、信阳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受邀参会。
快讯(八方新闻速递)
省林业局召开林长制工作专班会议
本报讯报道员钟显唐卫平报道11月16日,省林业局召开林长制工作专班会议。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李灵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林业局林长制工作专班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有关精神。会议传达学习省林业局第33次党组(扩大)会议关于我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要求,通报我省开展推行林长制试点工作情况,对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李灵军强调,一要履行好职责。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专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精力聚焦到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上来,按照专班组工作分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要进一步完善路线图。要认真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有关精神、局党组(扩大)会有关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主要工作步骤,列出时间表,制定清晰的路线图。三要明确工作重点。要把握全面推行林长制重点工作任务,抓紧修改完善我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四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要认真落实局党组(扩大)会上原永胜局长关于做好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要求,切实发挥工作专班作用,进一步做好对上、对下、对外沟通协调,及时向国家林草局汇报沟通,密切联系各省辖市、县,多向外省特别是“林长制”工作先进省份“取经”,结合我省实际,考虑河南特色,设计好省级“林长制”架构,搭好全省“林长制”顶层框架,在责任目标体系、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年皂荚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三门峡召开
本报讯报道员乔丽报道11月15日,年皂荚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三门峡召开。此次研讨会由由皂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特色木本多糖国家创新联盟联合举办。来自四川、陕西、贵州、山西、山东等地专家、学者等参加,共商皂荚产业发展大计,推进皂荚产业提质增效。
研讨会上,北京林业大学、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以及广州壹木新材料公司专家,分别围绕皂荚多糖和皂荚皂素研究和应用进展、皂荚皂素发展前景、皂荚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作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就皂荚产业的研究进展、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要着力解决皂荚产业领域中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共性难题,把皂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有实际价值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与会人员还现场参观了湖滨区凯达农业技术推广有限公司皂荚种植基地。该基地总规模亩,是集育种、种植、培育推广为一体的大型皂荚生态经济林基地,现有优良品种12万株,每年可向市场提供至少万的优良品种接穗,棵10公分以上成树,40万优良品种嫁接苗。
脱贫攻坚进行时
南召:香菇种植铺就脱贫致富路
报道员高嵩杜丰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产业。近年来,南召县坚持把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群众增收的突破口,鼓励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搞发展。南召县石门乡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重点发展香菇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引导等措施助农增收,走出一条百姓脱贫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的产业扶贫好路子。
“这几年,种植香菇让我们成功脱贫,日子越过越好。”11月6日,南召县石门乡山根村村民曹德增笑着对记者说。记者在山根村走访5户村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都是通过种植香菇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年,曹德增在帮扶人和村干部的帮扶指导下,种植了1.2万袋香菇,获得了大丰收。据他介绍,庭院里放的几袋子的香菇能卖1万多元,今年预计全部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
采摘香菇
聊起种植香菇的事,曹德增的妻子高兴得合不拢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县里、乡里、村里干部对俺们的帮扶。现在,俺们再也不用为吃穿犯愁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盼头。”
石门乡有关负责人说:“脱贫攻坚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坚决不让一个村民掉队,打不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决不收兵。看到百姓脱贫致富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石门乡山根村共有56户种植香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3户。香菇种植,不仅使村实现了稳定脱贫,还成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如今,山根村的贫困发生率由11.7%降至1.6%。
烘烤香菇
据石门乡有关负责人介绍,年石门乡脱贫户人,顺利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实现了吃穿不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日常饮水安全有保障;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有相对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实践证明,石门乡趟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的好路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南召县委、县政府扛稳政治责任,以动态管理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收入为核心,找最差、强弱项、补短板,抓产业、带就业、促创业,持续发力、精准施策,让更多群众踏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截至年年底,南召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92%,顺利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