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理念 > 南方暴雨北方暴晒,网友生活在ldquo

南方暴雨北方暴晒,网友生活在ldquo

发布时间:2021-3-5 1:54:26   点击数:

进入6月以来

南方多地连续暴雨

20日中央气象局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20日14时至21日14时

重庆、贵州北部、湖北大部、湖南北部等地

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重庆东南部、湖北东部等地有大暴雨

与南方暴雨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北方高温天气频频发力

据多地气象局近日发布的信息

从18日到22日

不同地区均有高温天气出现

20日,中国天气网发布消息

今后三天(20日-22日)北京持续晴热最高气温在35℃上下徘徊

南方暴雨北方暴晒

网友不禁感叹

真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啊!

如今,除了正处在防控关键期的疫情发展,气候问题也同样令人忧心。6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影响》指出,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在疫情出现之前就让全球粮食系统告急。在疫情蔓延的同时,全球多个区域发生虫害、干旱和洪水。

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天气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存在,而且早在今年春季就早有端倪。

极端天气增多

地球村村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过去的3个月里,我国华南地区前汛期较常年偏早12天;江南区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进入6月,南方多地暴雨如注。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14时,南方洪涝灾害已造成广西、贵州、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1省(区、市).7万人次受灾,22.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余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4亿元。

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夏季的天气气候趋势进行解析称,今年夏季(6-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

气温方面,5月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年来最早高温过程;多地提前入夏。预计整个夏季,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

以北京为例,继炎热的五一假期之后,今年首个气象意义上的高温日提前到来:6月3日,北京今年首个高温日气温达到35℃,较常年平均的6月10日偏早7天。

此外,气象大数据显示,年至今,北京的高温来得越来越早了:上世纪70年代,首个高温日出现的平均时间为6月下旬,80年代至90年代提前到6月中旬,而年以来的首个高温出现的平均时间已经提前为6月上旬。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的统计数据,中国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加,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

从全球看,今年5月气温比年到年的5月平均气温高0.63摄氏度,阿拉斯加、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和南极洲部分地区的气温高于平均水平。

—年,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气象数据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在一份声明中说,在鄂毕河和叶尼塞河部分区域,气温比年到年的平均温度高出近10摄氏度,这两条河流的冰层都出现了创纪录的提前融化。

日前一份报道称今年印度多地气温也已超45℃,拉贾斯坦邦的齐鲁市气温一度达到50℃,已导致数十人死亡。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印度有数百万人无法用上自来水和空调,许多人不得不聚集在树下和台阶井(用于收集雨水的古建筑)附近乘凉,给防“疫”带来阻碍。

图源:生命时报

美国也遭遇了相似的防“疫”难题。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气温一直在飙升,尤其是洛杉矶附近,气温已达到40℃,很多民众选择前往海滩“消暑”。但由于“居家令”的限制,加利福尼亚州不少海滩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正常开放的橙县纽波特海滩游客数量大涨。

图源:生命时报

在抗议活动蔓延和抗击疫情的双重压力之下,美国还面临着山火和风暴的威胁。近期,在加州地区山火频发。大西洋飓风季也已经开始,之前,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7号在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区就引发了强降雨,并给当地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高温天气还引发了全球严重干旱,影响波及六大洲。德国多地发生森林火灾,火险警戒级别高于去年同期。捷克当前处于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时期。泰国黎逸府色拉蓬县的民众遭遇到严重的旱灾,当地BuengKluea湖异常干旱,湖水几乎全部干涸,大量鱼类死亡发臭。巴西也处于严重的高温干旱中······

俄罗斯因遭遇干旱于5月中旬至6月30日暂停多种粮食出口

图源:澎湃新闻

高温天气“助力”大气污染

疫情当前保护环境仍不可松懈

近年来,炎热已然成为21世纪的“新常态”,不断有新闻报道“气温刷新历史记录”“今年成为历史最热年”......今年世界气象组织也表示,今年5月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五月,基准站观测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创下了新纪录。

不仅陆地气温高,海平面温度也在升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称: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比20世纪平均水平高出1.14°C。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也发布报告《全球季节性气候最新信息》显示,全球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热带地区和北半球大部分地区,5月和6月的海平面温度将高于平均水平,受海平面温度的上升影响,陆地温度也高于正常值,而全球变暖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之一。

年5月陆地和海洋温度百分位数

异常高温使大气臭氧污染问题越发严重。随着污染程度加深和范围扩大,几年前还鲜为人知的臭氧污染,如今已与PM2.5污染一起被列入“蓝天保卫战”需要重点攻克的两大污染。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年全国个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6.5%。今年6月8日-10日,受高温天气影响,中国华北中南部将出现臭氧轻至中度污染过程,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6月10日至12日,我国华北中南部出现臭氧轻至中度污染过程。19日,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6月20—22日,华北中南部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

图源:新华视点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日前表示,近年来,全球臭氧背景浓度呈增长趋势,年均上升1微克左右,这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人为污染排放,以及区域大范围传输等因素有关。可见,全球变暖、高温天气是臭氧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图源:国资小新

据了解,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也意味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去年联合国指出,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需要在未来10年中让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减少7.6%。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不少企业停工停产,上半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减少。但世界气象组织称,工业和经济活动放缓并不能替代持续而协调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行动。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存在,因此排放量下降不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年曾发布《全球升温1.5度特别报告》,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清晰的信号——气候行动迫在眉睫,敦促各国政府在气候治理上加快行动。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PetteriTaalas)此前也表示,随着温室气体的逐渐增加,年以及接下来的10年内,都可能会出现极端天气现象,尤其是罕见的破纪录高温天气。他建议,在对新冠肺炎后的复苏进行投资时,各国政府有机会将气候问题作为复苏计划的一部分并加以解决。

全球升温,大气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持续恶化……亟待每个国家、每个人重视和行动起来!

本文参考文献:

1.生命时报:《为什么高温会使全球疫情防控遇阻?》

2.科学黑洞:《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年夏天将出现破纪录高温,有什么科学依据?》

3.新华视点:《警惕!它已成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4.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气象报社年气候风险和早期预警系统年度报告发布超千万人可获更好早期预警服务》

5.中国气象报社:《WMO发布全球季节性气候最新信息全球大部地区5月、6月温度高于平均水平》

封面图来源:网信武清

来源:中国环境

编辑:乔建华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ln/1328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