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应妮)“过去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基本立场老人是弱势的,得保护他;现在随着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健康程度的提高,他不需要被视为弱势群体,他可以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这是我们在说到文化养老时首先要改变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在24日的“文化养老圆桌对话”论坛上指出,从中国现实来看,文化养老从观念到举措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以及国家养老网主办的“文化养老圆桌对话暨养老智库揭牌仪式”24日在北京举行。
如何看待文化养老?杜鹏说,根据预测到年中国将有近5亿60岁以上老人,其特点是更健康、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巨大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现实需求,比如社会中已经反映出来跳广场舞,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怎么实现政府、社区、家庭之间有效联动,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现在确实需要进行探讨。
他坦言,文化养老的发展从中国现实来看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文化养老,目前来看并不是太重视,例如广场舞就是其中之一,小区可以配小孩玩的游乐场,可以配相应的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所,但是几乎没有配置专门给老年人跳广场舞的。
“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组委会主任张运防指出,目前很多的养老服务依然没有跳出单一的物质养老,忽视了滋养心灵、支撑生命厚度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如何让参与文化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常态,特别应该成为养老服务业思考的重要问题。“养老服务应当尽快补上文化课,随着社会各界对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