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赚8.4万;每天赚元,每天只能用30-50元车费,一定要节约,不能大手大脚,给我弟买一辆车,以后建一座希望小学,这是我的目标。努力,加油……13号,江北石门派出所抓获一名入室盗窃的小偷,令民警惊奇的是,在他的出租屋墙上,赫然发现了小偷的“励志工作计划”,名为《年赚一百万目标计划》。落网后民警感叹:这个劲拿去干点正事,说不定就成功了!(5月18日《重庆时报》)。
我所在的城市,在5月12日那一天,忽然警报齐鸣,这是08年“五·一二”之后这座城市新的传统,防空防灾警报而已。但不少人似乎还是不知情甚至不买账,有人直叫唤“把人吵得头晕的,还有完没完了?”……看看,在一个意见多元纷呈的语境中,出发点多么堂皇正义的事儿,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阐释不够、理解错位甚至伤害一些人的直接利益的“后果”,更何况是行为首先板上钉钉犯法的盗窃行为。
哪怕这小偷还真的就煞有介事地订出一份励志版的“工作计划”,个中不乏自己要节约、给弟弟买辆车等类极度温情气质的字眼,对此发生各种可能的“看法”和意见,也都是正常的。但是,起码的底线认知得在着。
一个从事非法勾当的人生取向,越是计划周密、意志坚定、情怀满满,越是可能走向罪恶深渊的催化器、兴奋剂和烟幕弹,对此,决不能丧失起码立场。古有“望之不似人君”的以貌取人,今后“帅就是正义”以及美女小偷博同情等进化版,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审美和法治意识底线错位、拧巴的结果。
同样,那种对于所谓“良心窃贼”、“励志小偷”等“反面人物”的取其一点的正面夸饰,抵消了起码的是非判断,从而也就搅浑了起码的社会认知的理智水准。好在有心的办案民警用一句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如果把这样的劲头拿来创业,说不定就成功了”给彻底解构掉了,功莫大焉。
此处切莫再矫情。一个曾经有关较为深度参与传销经历,记住了一些庸俗卑俗恶俗成功学术语和技巧的小偷,三观存在的错谬可能在二进宫之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治,只要相关管教机构能够真正在“回归社会”四字上用力就好;
但是,那种在社会各个层面不同程度潜伏的成功学俗逻辑,亦即强逻辑却是更为严重的潜在酵素。一个不错的社区的保安,用什么来判断进进出出的是否为小区住户,是通过提着菜、拿着刷不开门的门禁卡的手部动作,还是通过“察言观色”、“看人戴帽子”,亦或是更为精准有效的安保鉴别措施,这背后就少不了那种包括势利眼在内的成功学法门。
一个小偷的“励志工作计划”背后透出的是关于人生方向、成功标准和幸福彼岸的诸多让人明知乖谬百出,却又难以再重复传统说辞。以至于用上一些可能震慑力在逐渐剥蚀中的“法盲”、“法治意识淡薄”、“人生定向失准”等标签,而能够真正作用于其灵魂深处的。其效果很有可能还不如其亲爱的也很可能无辜的弟弟走到他面前一言不发地流着泪看着他的眼睛。
其实,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中,那种过于突出有钱有权的绝对结果的成功学聒噪,从某些励志大师的闲不住的嘴,到左邻右舍不问手段问钱财的七嘴八舌,都足以成为构筑良好清净安宁和谐的社会生活氛围,以及良善法治氛围的掣肘性舆论。
对此,繁荣中国特色、中国气质、中国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以真理性、平易型、穿透力为特征的走向民间、服务人民的姿态去占领那些被假大空、庸俗烂的话语产品“霸占”的思想和认知空间,将是一件事关长远大计、时不我待的伟大工程。
(点击“阅读原文”:“励志小偷”实现梦想怎能靠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