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理念 > 大公新生代省委书记开启执笔论政新时

大公新生代省委书记开启执笔论政新时

发布时间:2018-5-2 22:45:42   点击数:

在年11月启幕的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31位省、市、区委书记(下简称省委书记),居于中央与基层之间,担当着“中层设计师”的角色。他们的首要任务即落实中央顶层设计,带领本省、市、区(下简称省)改革创新,再谋发展新篇章。

  其中,有11位省委书记,因其同步于中共十八大,于年11、12月前后履新而备受   “媒介素养”成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作为省委“一把手”,省委书记在一省政坛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两年里,他们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会议、调研、外访等繁忙行程中;多个无休日夜,他们为落实中央改革部署,谋划本省深化改革大局,奔走思考,智慧的火光映照在会议室、田间工厂、外访路途上。正是在他们的强力推动下,中南海政令得以高效落实,“顶层设计师”的宏伟蓝图得以在省级层面全面开花。

  新时代呼唤新思维,新思维塑造新格局。在中央致力于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改革进程中,省委书记的作为影响着本省改革发展的进度和成效。其中,如何认识媒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如何利用媒体推动全面改革大业,则直接体现着省委书记们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

  在现代政治理论中,“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官员的必修课和硬指标。媒体之于中国政治,就像社会的预警器,哪里出现发展稳定的火情险情,就能在第一时间知悉;也像战场上的集结号,首长号令一下,媒体就要奋笔疾书,为传播发展政策、汇聚改革共识奔走呼号。省委书记,就是下达号令的指挥官;媒体,尤其是各级党媒,就是发起改革战役的冲锋号。

  因此,我们从“第五个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出发,以“省委书记的媒介素养”为量尺,梳理这11位书记的治省实践和执政理念,力图画出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执政智慧“五线谱”。

  一般来说,“指挥官”在党媒下达指令的形式有五种:出席活动报道、基层调研报道、会议及讲话报道、为媒体撰文、接受媒体专访等。但是,前三种“指令”形式并不直接体现媒介素养,因为媒体属第二落点,其第一落点在活动现场、调研现场以及会议现场。党媒再用新闻报道,将省委书记在各个现场的行程、讲话、指示进行更大范围传播。

  因此,我们选取后两种形式,即为媒体撰文和接受媒体专访。之所以选择这两种形式,除以上因素外,还因其能系统、全面体现省委书记在省级治理层面的理论研究水平,而这恰恰是考核官员思想解放和执政意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省委书记与媒体互动频次明显增加

  大公网统计发现,十八大后的新晋省委书记们,相较以往同僚在与媒体互动频次上有显著增加,在互动水平上也有明显提高。此前以全文刊发会议讲话和撰文为主,十八大后的新晋省委书记这一群体,充分尝试了刊发讲话、撰文、接受专访等形式,甚至出现了接受新媒体、外媒专访等时尚化方式。

  为保证统计数据客观准确,以及确保数据的参考价值,我们主要选择了中央级、地方级党报党刊,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瞭望等;体制内行业报刊,如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科技日报等;以及新闻网站、港媒、外媒等特色媒介作为统计参数。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瞭望和本地省委机关报成为必选项,书记们与这些媒体几乎都有过互动,而行业媒体、网站、港媒、外媒等则因人而异。

整体曝光次数以及在人民日报、求是上的互动次数

  从互动频次和形式看,根据初步统计,自年底履新以来,11位省委书记在以上媒体“露脸”至少达次,平均每人为12次。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成为最受省委书记欢迎的党媒,互动次数达到51次之多,形式以撰文和讲话摘编为主。作为中央机关刊的求是杂志同样备受欢迎,次数达到24次,虽不及人民日报数量多,但考虑到求是杂志为半月刊,实际频次上已超最高党报,形式为撰文,几乎每期求是杂志都有一位或多位省委书记“妙笔论政”的文章。省委书记们与新华社的18次互动以接受专访为主;省报则以15次紧随其后,形式同样为撰文和讲话转载;瞭望系(瞭望和瞭望东方周刊等)为8次,兼有撰文和专访。

  从人物层面来看,一个显著特点是首次担任省委书记的官员比“老省委书记”媒体互动更活跃。在11位省委书记中,孙政才、孙春兰、胡春华三人极为低调,互动次数未达到10次,分别为8次、9次、4次,其他8位省委书记均达到10次或以上。孙政才、孙春兰、胡春华三人,恰巧是11人中仅有的从其他省份书记任上调任现职的“老书记”(“救火”山西的王儒林于年12月18日首次出任省委书记)。在新书记中,赵正永以18次居首,韩正、夏宝龙、王东明达16次居次席,原本低调的王儒林赴晋后来居上以14次摘得探花。此外,彭清华、王君、尤权均不低于10次。

  从互动时间看,省委书记们尤其“喜欢”在三月份和下半年登报“露脸”,这与通常意义上“上半年部署,下半年落实”的政治安排有关系。据统计,次互动中,三月份达22次为全年最高,每年三月为两会月,省委书记们接受媒体采访较多。除三月外,上半年其他5个月均不超10次,且二月春节月最少仅为1次。下半年,每个月均达到10次,其中九月份达到20次,为全年第二高。梳理发现,九月成为高峰期与年和年当月的政治热点有关:年9月的峰值源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推进,当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决定从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因此,关于群众路线的文章在下半年井喷式出现。八月份中央连发两个通知,要求做好活动查摆和批评环节,开好民主生活会,九月因此成为省委书记们研究论述群众路线的重要时段。今年9月的峰值则由因“坍塌式”腐败而调任山西的王儒林贡献,履新第一个月王儒林三度在《山西日报》头版露脸。

一年内每个月份的互动次数

  从互动内容看,11位省委书记呈现共性与个性共存的特征。群众路线、作风建设、深化改革,是三个共性主题,这基本吻合了十八大后中共治党治国的两大执政切入点。个性主要体现在,各位省委书记基于本省实际,就具体问题进行撰文或接受专访。例如,孙春兰在人民日报撰文谈京津冀一体化,韩正把论述重点放到上海自贸区、国企改革等优势领域,王君   省委书记与媒体互动愈发“赶潮流”

  随着科技创新进步,媒体形态也时刻发生着变迁。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也就是说,媒体本身的更替升级就是一种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从近年来新媒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冲击可轻易窥探。

  因此,省委书记们能否适应多变的媒体形态,以及全球化时代的传播环境,成为考察“媒介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实际情况看,新时代的省委书记们,已经开始探下身子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将网媒、港媒、外媒等纳入了传播改革理念的平台范畴。

  在统计的11位书记中,夏宝龙、王东明、韩正三人与网络媒体有过实质性接触。夏宝龙于年两会前接受中国政协传媒网专访,谈民主监督制度化;王东明于年10月四中全会后接受人民网专访,主题是“治蜀兴川的法治实践”;韩正则是直接与网媒和外媒同时互动的“第一书记”。今年11月15日,韩正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访,这是韩正首次接受国际媒体访谈,话题囊括沪港通、上海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型、新媒体等热点。网络媒体甚至移动新媒体,正在成为传播力最广的媒体平台,省委书记们不应也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作为内地最发达地区的掌门人,韩正在媒体改革方面同样具有独到见解。以横空出世的澎湃为代表,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广系统在年改革颇有收获,上海在应对中央深改组“媒体融合”的政策导向上,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报纸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守好阵地,丢掉了市场,也就丢掉了阵地。只有阵地意识或者只有市场意识,都是片面的。”在媒体改革过程中,韩正不仅亲临一线站台,其市场化改革思路、现代化媒体观更是助力无穷。

  在深化改革发展大局中,借力港澳台的资金技术优势,无疑成为各省共识。那么,借助港媒、台媒平台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选择。由著名主播吴小莉担纲主持的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今年7月和11月先后访问了赵正永和彭清华,此二人也成为与港媒有直接互动的省委书记。随着全面改革不断深入,与港媒互动将被越来越多省委书记写上日程簿。  

  亮点频现:行业报受欢迎、省报开专栏

  除去以上媒体外,体制内的行业报纸越发受到重视,利用这些专业媒体发声,也成为省委书记们的重要选择。两年来共有7位书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监察》《中国民族》等专业媒体刊文或专访,次数达到12次,其中以《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最多,这体现了习王“打虎拍蝇”运动在省级“一把手”层面的重视程度。

  梳理发现,有些省委书记与媒体互动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中,谋划“新版重庆故事”的孙政才最具亮点。年9月12日,一篇题为《办公室想不明白的事情到人民群众中找答案》的文章,出现在重庆日报头版新开辟的《渝政笔谈》专栏,文章以数百字短文,聚焦小问题,文笔活泼主题鲜明,但文章并未署名。此后,每过三两天,就会有新的文章发布,位置始终在重庆日报头版,截至今年12月15日,至少已完成75篇。9月12日的这篇文章提到,“记得当年随国务院领导同志下基层调研林权制度改革问题,江西修水县的一位老村支书说出九个字,叫山定树,树定权,人定心”。大公网检索发现,据江西日报年4月23日刊发的《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好--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考察纪实》记载,当地农民曾提及“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温家宝回应:“这三句话说得好!一定要写到报纸上。这是最高概括。”这篇报道最后提及“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等随同考察”。因此可以推测,专栏作者曾于年跟随温家宝下基层调研,而且很可能就是孙政才本人。

  此外,来源于重庆市林业局网站的报道也论证了这一点。刊发于年1月3日的新闻稿称,副站长唐志强同志领读了重庆日报《渝政笔谈》中孙政才书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等五篇掷地有声的文章。因此,基本可以确定,该专栏的执笔者就是孙政才。从文章内容看,专栏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也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内容,这与习近平当年在浙江日报开辟的《之江新语》颇为相似。专栏文章来自官员亲笔撰写,而不是智囊团代笔,其观点无疑更直观。

  另一个特殊样本,则是“救火队长”王儒林,虽然他与媒体互动的形式并非撰文或专访,但仍很有必要提及。据统计,履新百天以来,王儒林的会议讲话已至少7次被山西日报在头版超常规刊发,力度可见一斑。要知道,从年12月擢升吉林省委书记到年8月底卸任的20个月里,王儒林与媒体互动也仅有6次。无缝传播省委书记的讲话,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这成为山西省委力图扭转官场颓势,重树政治生态的特殊文宣手段,这也反映出王儒林利用媒体达至执政目的的现代化思维。

  仅从“媒介素养”考核省委书记,并不全面客观,但不妨作为一种观察角度,以此管窥省委“一把手”们对党务、政务公开的态度,以及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媒体是友不是敌,是推动力不是阻碍力。只有当“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报道”观点真正深入执政者心里,媒体才有机会全面参与到“习式中国”的建设和崛起中。

(大公网评论员辛忠)

欢迎分享,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ln/1021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