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哥注:近日传媒圈的最大新闻,大概莫过于《京华时报》和《北京晨报》、《新京报》和《北京日报》的合并传闻了。《新京报》已经辟谣,暂且按下不表。今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京华时报》。下面推送的这三篇文章,一篇分析了《京华时报》关停的原因;一篇分析了为什么是《京华时报》“并入”《北京晨报》而不是相反,并认为类似的整合事件还将层出不穷;还有一篇则指出,报纸的整体消亡几乎不可避免,因为信息的生产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经营困难是京华时报关停并转的真实原因
来源:刺猬公社(有删节)eigongshe
功能介绍在传播格局急遽变化的大时代,泛传媒圈里新闻涌动。一只刺猬站在山顶上,瞭望这急速不宁的世界,默默记下了每一个生动细节和脉络。
10年前,京华时报还是北京市民的心头肉。早上在公交车站,排队等公交车的人几乎人手一份。报刊亭能卖断货,去晚了就买不到了。谁知道这么快就时移世易,变了人间。
10月16日晚,
京华时报发布了一条微博称,“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晚安!”此条微博被指另有深意,评论中也有不少网友也留言表示惋惜。曾经在京华时报工作过的
长河滚滚2较早发布了京华时报的停刊消息:“深夜得知我的老东家停刊。曾经叱咤京城的报纸,永远停在创刊的15周年。”10月17日凌晨,不少媒体人开始在朋友圈刷屏这一消息——北京的都市报《京华时报》面临停刊,将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晨报》合并。17日下午,网络上惊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委会讨论文件”红头文件图,京华时报停刊并转的命运似乎已成定局。
对于京华时报并转原因猜测颇多,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对刺猬公社表示:“京华时报停刊并转的真实原因是经营困难,亏损。”
京华时报经营能力的下降,当然跟报业遭遇的大环境有关系,报纸广告的断崖式下跌,必然引发纸媒危机。但除此之外,据了解,也跟报社主要领导的变更有很大关系。
传媒发展改革研究者郭全中撰文称:《京华时报》划归北京市委宣传部,其股东也分别得到了数额不低的补偿。而时任社长的吴海民选择退出,《京华时报》自此失去了灵魂和主心骨,其长期以来形成且赖以生存的市场化能力也大幅度降低。
《京华时报》曾经稳占北京早报市场不菲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京城大报。、、年更是连续三届荣获百度中国传媒影响力“状元媒”,新闻网络转载率和点击率名列全国报刊类第一名,同时荣获“最具新闻传播力媒体”和“最具时政传播力媒体”两个奖项。
年,京华时报成为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
在报纸版面设计上,京华时报时有创新。年创作的《共和国甲子大阅图》以天安门长安街为背景,把56个阅兵方阵、56个民族标识全部呈现在一张图上。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京华时报通过15天的30个体育新闻版面拼接出长约3米,高1.2米的巨大奥运五环。
年,从4月10号到5月7号,连续27天,京华时报用了74个版面,全力以赴对农夫三泉展开“集中扫射”,批评《农夫山泉标准被指不如自来水》,“开辟了一家媒体批评一个企业的新闻纪录”。
农夫三泉也不甘示弱,花费巨资,在全国数百家媒体上刊登广告,以“地毯式轰炸”回应京华时报的攻击。这场大战,使双方都备受瞩目。
京华只是开始,纸媒整合的大潮正在路上
作者:张江来源:蓝媒汇(有删节)
被视为媒体改革市场化标志之一的《京华时报》,在创刊15周年之际,传出即将停刊,并入《北京晨报》的消息。在都市报合并已是大方向大趋势的情况下,可以预见,未来还将会迎来一大波停刊合并潮。
这份在北京报业市场率先试水,“集纳社会资金”创办的综合性日报,与《新京报》一起,曾被称作是以全新的机制引领中国报业改革并且获得巨大成功的典范。
并且,《京华时报》创刊两年时间就全面实现了赢利,年,《京华时报》跻身全国报业广告收入12强,稳居北京报业前三强,被权威部门评为成长最快的媒体之一。年,《京华时报》广告经营额更是冲上北京报业第一、全国报业第二,其报纸发行在此后长期占据北京早报零售市场70%份额。年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全球首发,京华时报成为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
为什么《京华时报》曾经如此辉煌?朱德付称,因为北京虽然有很多报纸,但缺少一份北京市民爱看的报纸。外界对于初期的《京华时报》有粤式报纸的评价,因其高层大多来自广东,报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理念,也都是借鉴南方都市报等报纸的现金经验。朱德付从创办第一年开始,就确立了‘百年京华’的概念,他认为,《京华时报》发展是无限的。不过年,朱德付因为个人原因离职,去了阿里巴巴。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在业内知名度完全不如《京华时报》的《北京晨报》,为何成了前者的“归宿”,而不是反过来,《京华时报》兼并《北京晨报》?这得从《京华时报》自身的“归宿”问题说起。
进入新的媒介环境后,《京华时报》、《新京报》在年同期发生了所属主管单位的变更,全部由原单位划入北京市宣主管。有业内人士表示,发生变更后,《京华时报》的主管主办单位并不是一个经营主体。
相较于《京华时报》,此次卷入舆论中心的《北京晨报》则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拥有十报三刊一社一网(即《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北京晨报》《北京商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文摘》《音乐周报》《首都建设报》《北京社区报》),《新闻与写作》《支部生活》《大学生》,以及北京日报出版社,京报网)。有关《京华时报》要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晨报》合并,已经在内部盛传几年了。没有实际主体的《京华时报》,在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亲儿子”《北京晨报》进行整合时,只能迎来并入后者的结局。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都市报广告一落千丈,裁员关门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对于同质化的媒体,如何进行行业间的重构和整合,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都市报遇到的困难跟自己的市场定位、结构问题等相关。按照总署发布的《报业集团组建基本条件和审批原则》要求,“除主报外,应拥有6种以上子报子刊”。于是,各种晚报、晨报、商报、都市报等子报相继出现,不排除有些是为了达到成立报业集团的硬性条件,“拼凑”而来,带来了同质化严重,内容趋同的业态。尤其是在新媒体迅速崛起后,“扎堆”的都市报的市场开始变得越来越小。“狼多肉少”之下,整合成了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棘手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今后可能也就是一份党报、一份都市报、再留下一两个细分的行业报的体量。类似《京华时报》并入《北京晨报》这样的事情,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越来越多。
报纸早就死了,你们还在谈论京华时报合并?
作者:连清川来源:冰川思想库(有删节)
报纸死亡的原因,不是什么营收断崖式下滑,不是什么新媒体剥夺了它的渠道,甚至也不是什么新生代取代了旧生代,而是更彻底地说:信息这个产业的生产模式已经变化了,是汽车取代马车式的更迭。
20世纪9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南方系,进了那时候正在草莽期的《南方都市报》。我的直属领导有两个,一个名叫朱德付,一个名叫程益中。
朱德付是《京华时报》的创办者,这张报纸昨天被宣布和《北京晨报》合并;程益中是《新京报》的创办者,昨天被传和《北京日报》合并。
当然,我在京华里的朋友告诉我,还没有定论,虽然方向是定了的。新京已经在微博上斩钉截铁地回答:这是谣传。其实,这一切有什么关系呢?报纸早就死了。
在以往的时代里,信息生产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但是今天,任何一个手里有智能手机,识字的人,都拥有信息发布的权利。专业的新闻写作和发布的渠道被碎片化和即时化了。信息生产权和发布权从精英手里被剥夺掉,下放到任何一个公民和任何一个社交平台上。信息生产和发布的垄断权被消灭了。信息民主化了。谁还需要一张报纸?
媒体精英们看见了新媒体崛起的现象,但是他们不能看到传统媒体死亡的本质。所以,京华被北晨合并有什么关系?都活不了多长。新京和北日合并,又有什么关系,迟早都面临再见。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其实是新媒体、自媒体这些从草莽草根中崛起的新的媒体形态,该如何建设新闻专业主义,该如何转向职业媒体的道路而已。这和传统媒体的死生无关。
现在人们也可能借用一些特别的例子,讲述传统媒体仍然具有庞大的可能性。例如NewYorker和Economist都是逆势生长;VanityFair和W杂志的广告增长率还在上升;Monocle的发行量每年增长4%。他们可以,难道我们不可以?
真的不可以。NewYorker和Economist都不是作为信息纸而存在的,他们是人文和财经写作的金字塔,是作为一种标杆而存在的,产品的独特性根本无法取代。VanityFair和W都是艺术品,他们的图片报道,印刷质量,都是收藏级别的;而至于Monocle,杂志只是一个品牌,它是生活方式品质的产品线:电商、酒店、旅游手册……它不是杂志,它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全平台商业。
单独生存的纸媒,尤其是报纸,是不存在的。如果今天我们仍然看到欧美一些国家残存着报纸的话,它不过是应对一群还没有死光的老人家的权宜之计:会死光的。
那么传统媒体没有希望了吗?混吃等死了吗?《纽约时报》的品牌早就已经转移到网站上去了(尽管我对它的前景非常忧虑),FT和theGuardian早就在新媒体上布局,将纸媒的规模缩小到一个微小的范围;多媒体创作都已经成为新闻的常态,VR新闻在theGuardian里开始实践,可视化新闻是FT的重头研究。纸媒会衰弱,但是媒体的品牌可以延续……
新闻不再是少数精英垄断的专业产品了,他必须应对信息民主化、消费主义泛滥和原生广告崛起的现实。新闻专业主义不是生存本质,信息生产方式的变迁才是。
至于那些我们曾经梦牵魂绕的新闻理想,铁肩道义,妙笔文章,要相信历史。人类从来不曾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杀死自我文明的传承,不曾消灭铮史直笔的傲骨,不曾抛弃胸怀公义的人。《京华时报》和《新京报》很快都会死掉的。但朱德付和程益中的名字都将被记住。其余的,有什么关系呢?还不如收起你的满怀愁绪,让我们来谈谈,今天你的自媒体里面,写了多少没有突破新闻底线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