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再辟谣一次吧,多希望是谣言。”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以至于大多数人还是不敢相信、不愿相信:那个梦想禾下乘凉的袁隆平,这次真的离开我们了……
22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创新研究团队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年4月,钟南山袁隆平罕见同台,钟南山在台上说:“我叫他隆平大哥。为什么呢?他只比我大几岁,他的身体特别好。我今天早上还特别检查了一下。唯一就是以后不要再抽烟了,好不好?祝您永远健康!”早在年二人就曾同过台,被网友称为“医食无忧”组合。
16时许,医院地下通道驶出,经芙蓉路驶向殡仪馆。
医院送别袁隆平院士灵车,
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老回到了他奋斗的地方,最后再看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医院门口献花送别↓
一向身体健朗的袁老突然病倒,可能和摔跤有关。据红网报道,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
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后人。
本报专访:后辈眼中的袁隆平
5月22日下午,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曾与袁老有过交集的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副教授张军,以及曾经与袁隆平团队合作两年的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冰博士。
“他没有一点大科学家的架子,他像我们的父亲。”“老先生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他是作为科学研究的精神指引,精神灯塔,是这么一个存在。”提到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张军几度哽咽。
“他给我的启发和帮助,主要是他的一些行为”,王冰冰说,“他一生都在为杂交水稻事业坚持不懈地努力,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一个一个难关的攻克,一个一个里程碑的达成,以及他不满足现有的成就,永远不停的攀登科学高峰的步伐,这种精神将指引和照耀我的人生。”袁隆平生平/Profile/
一百秒回顾袁隆平院士生平
年生于北京,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至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年,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
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公斤、公斤、公斤、公斤和公斤。
袁隆平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年获“改革先锋”称号,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那个你不了解的袁隆平
袁隆平有着伟大的成就和有趣的灵魂,除了是杂交水稻之父,他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标签。
坚持下田的“高龄科学家”
袁隆平自称是“90后”普通劳动者,他说只有下田才最快乐。年轻时他赤脚下田,经常被虫子、蚂蟥叮咬,后来有了套鞋,条件变好很多。
在最热的时节,潮湿闷热,稻田里热气翻滚,人像是在地里“蒸”,这种酷烈的天气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挑战,就是在这样的大中午,八九十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坚持下田劳作搞科研。
年接受采访,被问到年轻人不愿意学农这样的严肃问题时,袁隆平有自己独特而幽默的建议:“学农的人身体好,田野工作、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不缺钙。我现在86岁,还可以每天下田工作。”
自带热搜体质“金句梗王”
在社交网络上,袁隆平被网友们称为“魔稻祖师”,拥有“专属表情包”,他还是自带热搜体质的“金句梗王”,据统计光是年下半年,他就上了26次热搜。网友纷纷表示,“袁隆平值得这些热搜”“这才是热搜上应该有的话题”。
除了工作之外,他上热搜的原因五花八门:
民警为袁隆平采集指纹时,袁老开心地“炫耀”:我有10个螺纹;
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袁隆平献上一段英文致辞;
医院找到了记载他出生情况的出生档案;
袁隆平总结自己的八字成功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我没有什么秘诀,我有八个字”;
他常年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理发,“袁隆平路边小店理发16年”的微博话题一天内达到2.1亿阅读量。
年轻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