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以下,Enjoy:
常识君
有话说
作者:阿秀
来源:进击的阿秀(zchxuexi)
白岩松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
今人虽有百度、谷歌,获取资讯与知识极其容易,但有识无智,只有知识却少有智慧。古人获取知识不易,但多智少识。
简而言之,信息大爆炸让我们更加容易的接触到知识,而且纷繁复杂的信息始终占据着我们的注意力,却让我们丧失了追求智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大多数的知识你既不需要,也不重要。
其实何止信息,现代社会物质、信息、机会的极度丰富,但多并不一定就代表好,还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在物质上纵欲,对未来感到焦虑,对机会、选择感到迷茫。
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月薪,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每月要吃两千多块的小龙虾;
印度16岁男孩,连续6小时玩吃鸡游戏,最终猝死;
白领财迷心窍,贷款百万投资P2P,最终血本无归;
90后护士为追求精致生活欠债几十万,被父母赶出家门;
白领5年换24份工作,投出几十份简历无人回应……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常常认为“快”和“多”是硬道理,而“慢”和“少”仿佛是一种原罪,但实际上真正活到极致的人,往往是朴素与克制的,真正高级的恰恰就是“慢”和“少”。
01
物欲陷阱
你选择穷且低水平精致
还是先富再高水平精致?
随着社会物质环境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追求精致生活,在物质上放纵自己,他们宁可借债也要维护与自己收入不相符的“精致”。
真正的精致,并不是放纵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是品位上的优雅,是让生活变得更加从容、愉悦。
这就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之后,尝过友人为他准备的蓼菜、新笋等野菜之后的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多人却以为精致就是用用高消费放纵物欲,就是用几瓶莱珀妮、去几个网红旅游地打卡、穿几双AJ和YEEZY的鞋子,用最好的机械键盘……
传播学中有个“充欲主义”理论,原本生活贫乏的年轻人,通过媒体见识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之后,消费欲望就可能会被瞬间点燃。
生活越贫乏的人,越可能被充欲主义俘获,越需要通过高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越可能沉沦在物欲里无法自拔。
但是能不能克制住消费欲望之火,决定你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
前一段时间我们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90后护士李玫的故事,月薪的她为了追求精致生活,欠下了几十万网贷,最终被她父母赶出了家门。
李玫出门一定要叫网约车,看到网红餐厅就一定要去吃,走在路上渴了就随手来杯星巴克,同事都有的首饰和包包,她也不能落下。
周末和晚上一有时间,就跟朋友逛街、泡酒吧。
看到心仪的旅游景点,即使假期只有两天时间,她也要坐飞机前去游玩,连续打卡了青岛、重庆、云南等众多城市。
她终于靠借债过上了所谓的“精致”生活,可是却因此背负巨额债务。
网上甚至有人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
但是你知道么,很多网络贷的日利率看起来很低,但是年利率却高到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