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简介 > 提醒小心果冻奶茶咖啡可能是

提醒小心果冻奶茶咖啡可能是

发布时间:2020-8-26 19:44:56   点击数:
  果冻、奶茶、咖啡粉、小灌饮料……这些披着常见食品外衣的有可能是新型毒品。昨天是第30个国际禁毒日。警方提醒,新型毒品迷惑性强,易伪装成各种常见食品,民众应提高防范意识。毒品伪装成“果冻”有不同颜色和口味

  为了让毒品更具有迷惑性,涉毒犯罪团伙往往将毒品的包装变换一些花样。近日,重庆海关破获一起新型毒品“果冻”走私案。

  前不久,重庆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在对入境包裹进行X光查验时,发现一件来自加拿大的包裹图像异常,海关人员对可疑包裹进行了人工开包检查,发现包裹里是脱水状的干叶子。后移交缉私部门进一步确定,确认干叶子为毒品大麻,共.5克。

  海关缉私部门立即联手当地警方对该案开展侦破工作,办案人员装扮成快递员,与收件人取得了联系。犯罪嫌疑人签收包裹之后,办案人员立即将其抓获。在公寓的床头柜的抽屉内,办案人员搜出了一袋果冻状的物品,共计有55个,有4种颜色。

  这些果冻状物品与市售食用果冻大小及形状基本相同,外包装上有一些小三角等标记。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标记用来区分口味和成分,比如是含有大麻还是含有冰毒。

  犯罪嫌疑人供述,这批果冻以两百元一颗的价格对外销售,每一个果冻的致幻效果能够持续二十四小时左右。因为它的价格较低,形势比较新颖,致幻作用比较长,在某些娱乐场所已经逐渐兴起。

“奶茶”新型毒品不易分辨口味与奶茶相似

警方查获的新型包装奶茶毒品

  在年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禁毒宣传现场会上,展示的毒品不少看上去与奶茶、咖啡类似。

  民警介绍说,“奶茶”新型毒品的味道非常香,如果冲进饮料里面喝,完全感觉不出是毒品。展板上介绍道,新型毒品“奶茶粉”呈白色粉末状,用条状奶茶袋包装,主要成分是氯胺酮、MDMA等多种成分,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民警提醒,如果大家遇到一种看似奶茶,包装上标明“玫瑰奶茶”、“桂花奶茶”等标识的饮品,一定要多留心。这种“奶茶”外观与普通小包装普通奶茶无异,但仔细观看,这些“奶茶”制作粗糙,上面没有基本成分和食用方法的说明。用手指捻摸,发现里面是均匀细致的粉末,而不是普通的茶叶,打开一包闻一下,有甜甜的味道。

  民警介绍,新“型奶茶粉一般会出现在歌舞娱乐休闲场所里,所以大家在放松娱乐的时候,如果有人突然拿出奶茶包冲调并且要你喝下,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问个明白,以免误入歧途,遗憾终身!”

除了“奶茶”,咖啡粉、小灌饮料也可疑

  除了“奶茶”,市面上还有外表酷似咖啡粉、小灌装饮料等“饮料”形式的新型毒品。这些“饮料”往往混合了冰毒、K粉、摇头丸等多种成分,毒性大,成瘾性强,还有一些含有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济南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大队大队长杨时起介绍,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实验室药品”,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滥用新型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质,会对吸食者身体和精神系统产生损害,还可以直接对吸食者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产生作用,会在滥用者脑中形成奇幻景象,并促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异常荒诞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看到这些,也要当心!

下面这些也是新型种类毒品,

大家如果看见一定要当心!

“阿拉伯茶”01

  “阿拉伯茶”新鲜的时候就像苋菜,但与苋菜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茎都是红的,叶子比苋菜更显得苗条一点,而在晒干之后,“阿拉伯茶”看上去就与茶叶非常像,很有迷惑性,但口感苦涩。

“跳跳糖”02

后劲很强,喝一次两天内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0号胶囊”03

  该胶囊主要是扮女性角色的男同在使用,故得名“0号胶囊”。使用后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伤害,出现亢奋及幻听、幻视等现象。

红冰04

  “红冰”是最近两年国际上新出现的毒品类型,在我国北方首次被查获。它采用新的工艺,提纯冰毒,其威力至少是普通病毒的两三倍。冰毒原本被视为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海洛因相比,它本来相对柔和(仅仅是相对),少量吸食没有传统毒品容易上瘾。

  但红冰一改冰毒的这一特点,吸毒者一旦染毒,便深陷毒瘾,而且用量持续增长,毒瘾很难戒掉,吸毒人称染“红冰”者命不长了!因此,国际上一开始就把红冰列为重点缉毒对象。

“浴盐”05

  据悉,吸食这种叫“浴盐”的毒品后,会让人完全陷入幻觉状态,失去理智,对其他人进行攻击。

“开心果”06

  “开心果”可不是零食,而是比一种摇头丸还厉害的新型毒品,其毒性和危害性比“摇头丸”更甚。

黄皮07

  黄皮是土制的海洛因,是海洛因的一种衍生物,跟海洛因在化学成份上没有区别。吸黄皮(“料子”)的人有一定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一带。

新型毒品成瘾性小?专家说这是认识误区

警方展示收缴到的吸食新型毒品的工具

  毒品的危害有多大,无需赘言,但当下一些新型毒品却越来越隐蔽。新型毒品到底是什么?其成瘾性小的说法是真的吗?

  “社会上新型合成毒品成瘾性小的说法是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新型合成毒品具有“急性强化效应”,在临床上和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滥用者第一次滥用新型毒品往往就能体验到‘特殊的精神效应’,从而成瘾并一发不能收。”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刘志民教授说。

  刘志民教授介绍,新型毒品并不是医学术语,从毒品种类上看,此类毒品是以化学合成来源和列入精神药品管制为主的一大类具有成瘾性的违禁毒品,其中也包括一些可供医疗使用的管制药品。我们称之为新型毒品的在国际上又叫合成毒品。这些毒品,如摇头丸,多是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毒品,目前已成为第一大类被滥用的毒品种类。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科技日报、信息时报、FM93交通之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jj/1231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