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主体分为两大版块: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分别对应的是考纲教材中的两本书:单波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和李良荣的《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一)中国新闻事业史
从参考书目重点章节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事业史主要是按照时间线来划分知识点的,因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是伴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进行的,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了解比较熟悉的同学可以按照这种时间线记忆的方式,因为相近的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当时的重要人物都有着相似之处。中国新闻传播史(以下简称中新史)在历年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切记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单波的这本书就笔者观点来说不太适合应试,它不仅以一种历史的逻辑呈现中国新闻史的发展,重点也集中在早期、尤其近现代新闻人的新闻思想上,需要理解的内容更多。如若是要回到应试中,要各方搜集资料,(笔者当时参考了跨考考研出版的《新闻与传播硕士核心教程》)不能局限于书本。中新史的复习其实有一条线索自始至终穿插其中,即中国历史的进程,尤其是近现代史。故我国的新闻史大致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唐代中期产生最早的进奏院状一直到年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的报纸主要是以早期形态呈现,包括邸报、小报、邸钞等。其中也包括年之前早期的西方传教士在境内外创办的一些报纸,而这些外人创办的报纸则开启了我国近代报刊史的新时代。虽然西方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对早期的中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冲击,但也绝对为后来国人自己办报树立了典范。应试过程中可以结合真题,注意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更容易成为考点的细节。比如我国新闻史上有文献可查的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定本审查制度)、或者我国近代报刊史上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等等。第二阶段:从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到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我国新闻史的发展实质是伴随着国人所进行的一系列不屈不挠的反抗:从维新变法一直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而早期人物的新闻思想也主要从其办报活动甚至革命活动中体现。从外国人办报到两次国人办报高潮,出现了一系列的人物和事件,除了梳理这样的线索,还需要做的就是整理这些人物及其主要新闻思想以及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如,维新运动时期的王韬、梁启超、严复以及《循环日报》、《万国公报》;以及著名的“苏报案”等;军阀统治时期的邵飘萍、徐宝璜;中共成立后的萧楚女、以及在军阀统治新区的成舍我、张季鸾等。为什么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去看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新闻思想其实就是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和条件下产生的,理解了当时的境况,再带入其中去理解早期新闻人的思想,会更容易。第三阶段:中共成立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共成立之后仍然在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一直到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中国革命才算是找到了新的方向。16年刚考过的一个点就是结合年毛泽东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以及年刘少奇发表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来叙述报纸的党性。这一部分其实是党报的成型过程。包括反“客里空”运动等其实都是对党报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新闻事业渐入正轨,这一部分可以集中看一看《人民日报》改版。(二)西方新闻事业史
而西方新闻事业史就需要分国家分媒介来记忆了。每个国家的内容都可以按照以下部分进行记忆:人物——报纸——通讯社——电视台——报团——传媒集团——重大事件。如果有同学对于以上的中新史记忆方法不感冒的话,中国的内容也可以这样记忆。《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这本书的概括也是比较全面的。它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单列出来,详细说明其新闻发展史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报纸和通讯社。所以这部分也需要集中整理。总体来说,西方的新闻史大致也经历了从幼年到成熟的阶段。从早期的新闻信、小报;从手抄到印刷;从廉价报刊到严肃性报刊。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关联的。按历史线索来说,是由近代报刊、无产阶级报刊、经历了过渡时期的黄色报刊,再到后来的严肃性报刊、政党报刊一直发展到如今的报业垄断、通讯社业务扩充、改革的局面。英国和美国的新闻史可以当成一个重点,可考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英国,典型的西方国家新闻事业发展轨迹:从皇家特许制度到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资产阶级一步步争取自由后又被自己争取来的自由牵绊,于是又颁布了印花税为自己的阶级开脱。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曾格案件”;以及常考的报纸、通讯社如《泰晤士报》、路透社、BBC等。另外《西方》这本书中还有一些业务方面的内容,比如调查性报道、客观性报道等,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书中将这些报道方式的由来以及报道过程中对记者的要求都有很清楚的叙述,比如调查性报道一章结合了美国16世纪的“扒粪运动”展开的。这些业务的部分也要当重点来看。(三)复习技巧
在第一遍书读完后,可以尝试整理笔记。寻找自己的分类方法,可以是小编在上面提出的两种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独有的,总之,笔记要有条理。第一遍笔记可以是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详尽解释,事件的话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人物的话就是依时间的履历、参与的重大事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报纸、电视台、传媒集团、报团、通讯社等主要是时间、地点、业务、宗旨、影响等。详尽列出,方便自己记忆。第二遍笔记则可以简略一点,只是类似于提纲的东西,能够让你看到这个提纲想起来第一遍笔记里的所有内容。最后的笔记则需要严谨、详略得当,就相当于是答题模板了,保证所有的知识点在你的脑子里都是同样的模式,这样才可以保证答题时即便想不起来,有了固定模式,也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等印象把这个知识点补齐。按这样的线索复习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最好的方法还是以笔记的方式分门别类整理记录,遇到不清楚的点也可以多方查阅资料。抛开应试不说,学好新闻史才能更透彻的理解我们这门学科的意义。以上。《人在研途》栏目主编:蛋蛋/RINA平台推广:杂货铺里的不二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骨肽注射液说明书有没有介绍用药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