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相信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以兴趣为先导,其学习的效率必然大大提高,在汲取知识的进度上也必然事半功倍。如何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却是每一位老师都会面临的困难。
近日,重庆市中学的两位优秀教师就此问题给出了答案,他们一者选择了不断给予学生外部刺激,激发兴趣;另一者则采用建立内部竞争机制的方式,为学生注入持续上升的动力。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都行之有效,这也使得两位老师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超级教师”。
刘绪武:
他视语文为影响一生的科目
课堂上甘愿扮演小丑角色
你能相信一位从教28年的老教师会为了给学生带来简单的欢乐,选择在课堂上扮演小丑,模仿课本上的各种人物吗?这就是语文老师刘绪武,日常生活中看似一板一眼、恪守陈规,一到课堂上就活力四射,激情澎湃,这样的反差让他的学生们都很喜欢。
“刘老师上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做的。”很能出位,不怕丢面子,是大多数学生给刘绪武的评价。有一次,在上《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刘绪武带领同学通读全文,在读到孔乙己与客栈老板的对白时,他突然语气一转,以干瘪、无力又略带痞气之声读出了孔乙己的话语:“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随之,刘绪武又转变腔调模仿起客栈老板的言语,这一来,惊呆了正在认真朗读的所有同学,教室里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欢笑,接着孩子们也开始了教材内容模仿秀。
读到兴起之处,刘绪武还会以肢体语言作为辅助,面部表情也全然模拟文中人物,加之与同学们的配合,便好似即兴创作了一部课本剧,虽然投入精力更多,但收效却高于常规的教学之法。
“我认为语文是能影响一生的科目,学好语文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刘绪武说,教师采用多重手段进行教学是时代所趋,当下必须要以兴趣作为学习的核心驱动力。就拿作文教学来说,老师如果仅仅停留在技巧分析,或是案例分析上,那是教不好学生的,因为你给不了学生画面感,而画面感正是优秀作文的灵魂所在。
模仿孔乙己,客串阿Q……在刘绪武看来,仅仅通过文字来展现语文的魅力是不够的,融入模仿、表演,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许多超出文字范畴的情感元素,还能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思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年下来,刘绪武惊喜的发现孩子们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他说,为了孩子学得更好,他愿演绎更多“小丑”给学生看。
李卫灵:
情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学分擂台赛营造良性竞争
从教30年,几乎一直担任班主任,李卫灵说,她的忙碌曾经一度让女儿疏远自己。记得上一届学生临近中考时,也是女儿冲刺高考的关键时刻,一面是全班学生,一面是自己的女儿,这个情况让李卫灵没有选择,她几乎把全部时间与精力给了学生。
至今,李卫灵每每想到这件事,总觉得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女儿在高三期间非常紧张,但我几乎抽不出一点时间来关心她,还好她很懂事,没有埋怨我,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讲到这里,李卫灵的眼眶湿润了。
在学校,李卫灵深受学生爱戴,不光因为她认真负责,教学严谨,更在于她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懂得孩子们青春期阶段的所思所想。在李卫灵看来,知识积累只是教育工作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情商培养。
有一次,班里的两个孩子因为争抢零食爆发激烈争吵,李卫灵在了解情况后,首先教育了抢人零食的孩子,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首先应该征得对方同意,这是起码的尊重。接着,她竟然更加严厉的批评了零食的主人。
“一袋小零食,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同学向你要,也是说明他认为和你关系好。好东西本来就应该分享,只有通过分享才能获得更多。”从这以后,李卫灵不仅允许孩子们在课下吃零食,还会自己带着零食与他们分享。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班级氛围有了变化,学生们变得更加大度,相互之间也更加信任、尊重。
将情商教育融入生活,是李卫灵的教育目标。在班上,她还设立了学分擂台,让学生们两两结对,既相互帮扶,又彼此竞争。每一次考试她都会让学生设立一个超越目标,对于成绩较好的孩子,还会让他们提出分数挑战。一旦目标达成,就可以在操行评价中获得加分。
通过实施这种良性竞争模式,班里的学习氛围浓了不少,每个孩子的学习动力都进一步提升,而这种局面正是李卫灵设立学分擂台赛的初衷。
主编:张波
编辑:师静
白癜风诊疗规范新媒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