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开幕式
主持人:雷汉卿
8:30-9:20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致辞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致辞
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会长蒋晓丽教授致辞
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9:20-9:30
全体代表合影留念(科华苑宾馆二楼多功能厅楼下)
大会学术报告
上半场
9:30-10:40
主持人:赵毅衡评议人:傅其林
蒋晓丽(四川大学):情感传播的原型积淀
李彬(清华大学):谈谈符号与政治
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关于摄影的符号学思考
丁和根(南京大学):谈谈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神话
李思屈(浙江大学):意识的幽微与符号的神圣:论符号学的知识之维与精神之维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没有“大众”的传播研究
下半场
10:50-12:10
主持人:陆正兰评议人:唐小林
赵毅衡(四川大学):符号主导更替与传播文化变迁
隋岩(中国传媒大学):“同构”创造的符号价值提升了交换价值
林升栋(厦门大学):中美电视广告人际功能与社交距离关系研究
董天策(重庆大学):网络群体性事件:一个话语误导严重的概念
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互联网、生活世界与交往理性
曾庆香(中国传媒大学):中美媒介建构习近平访美框架的符号分析——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刘俊(《现代传播》):传媒艺术视觉符号的特征研究
2嘉宾座谈式讲座与学术报告时间:年7月4日地点:科华苑宾馆二楼多功能厅嘉宾座谈式讲座
总主持人:欧阳宏生
14:00-16:00
主持人:胡易容
嘉宾:李彬、陈卫星、丁和根、李思屈、刘海龙、隋岩、董广安、林升栋、董天策、胡百精、曾庆香、刘俊等
16:00-16:20
茶歇
大会学术报告:艺术符号与传播
16:20-18:00
主持人:董广安评议人:谭光辉
KristianBankov(国际符号学会):InteractionsBetweenCommunicationStudiesSemioticsinEuropeanUniversities
陆正兰(四川大学):论音乐-空间及其传播
李涛(浙江传媒学院):传播符号学的建构:徘徊在文本和受众之间的动画
孟君(华中师范大学):空间的消隐和浮现——论电影的“空间转向”
谢清果(厦门大学):庄子对语言符号运用困境的反思与超越
邓齐平(四川外国语学院):沈从文的神话思维方式及其湘西世界
魏伟(成都体育学院):符号之魅惑——约翰?费斯克的体育传播与体育奇观理论研究
张劲松(贵州大学):贾环的生存空间与符号自我
郭小安(重庆大学):舆论的概念溯源、语义漂移及本土化重构——一项思想史的梳理
3青年学者座谈式讲座时间:年7月4日地点:科华苑宾馆二楼多功能厅青年学者座谈式讲座:媒介融合进程中新闻学与符号学的互视
第一段
19:00-20:10
主持人:操慧
青年学者:严功军、郭小安、陈华明、陈雪奇、黄顺铭、刘娜、李静、曾元祥等
青年学者座谈式讲座:新媒体研究与符号学的互动
第二段
20:20-21:30
主持人:杨效宏
青年学者:殷俊、王炎龙、彭虹、胡易容、张放、张悦、饶广祥、陈侠、宋雯等
7月5日1大会学术报告时间:年7月5日地点:科华苑宾馆二楼多功能厅大会学术报告:传播符号学史
8:30-10:10
主持人:张放评议人:曾庆香
胡易容(四川大学):中国传播符号学二十年
饶广祥(四川大学):论中国传播符号学研究的三个向度
赵星植(四川大学):皮尔斯传播符号学思想综述
王亿本(南昌大学):非言语传播视角“冷热媒介”理论的再思考
易晓明(首都师范大学):论弗莱理论体系的空间符号性质
谭光辉(四川师范大学):论叙述干预:叙述的双轴交叉与分离
张骋(四川师范大学):麦克卢汉从现象学那里继承了什么:一种基于“媒介哲学”的思考与展望
邹霞(重庆大学):国际舆论研究的延承与流变探析——基于文章“影响力”的《舆论季刊》研究
大会学术报告:新媒体与符号传播
10:20-11:50
主持人:颜春龙评议人:饶广祥
程丽蓉(浙江工商大学):新媒体时代“跨媒体叙事”的符号化传播
曹洵(中山大学):抵抗与对话——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抗争研究
王小英(西北师范大学):手机上网:赛博人的符号交流与控制
于正凯(洛阳师范学院):新媒体的符号传播变革
陈卫星(三峡学院):“互联网+”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元思考
闫文君(洛阳师范学院):“地球村”视角下的名人泛化现象探析
唐小林(四川大学):媒介作为“物—符号—机构”三联体
2大会闭幕式与致辞时间:年7月5日地点:科华苑宾馆二楼多功能厅大会闭幕式
主持人:蒋晓丽
12:00-12:30
赵毅衡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
颜春龙教授代表下次会议主办方讲话
唐小林教授闭幕致辞
白癜风中药中科医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