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广告 > 郁达夫和王映霞相遇便注定离开

郁达夫和王映霞相遇便注定离开

发布时间:2017-3-6 8:54:08   点击数:

李筱懿·点上方绿标听主播晨铭朗读音频

原标题:对的爱情,不是死去活来,是1+12

爱上一个人简单,

爱上一个对的人却不容易。

结婚不难,

结一个白头到老彼此成全的婚很难。

怎样判断身边的人“对”还是“不对”?

1.爱是从容,不是舍命

年3月,郁达夫奋笔给江南第一美人王映霞写情书时,原配孙荃正在故乡含辛茹苦地一边怀孕,一边替他照顾婆婆和祖母,抚育一对孩子,而王映霞,也早已订婚。

可是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诗人的滚滚爱浪:

“映霞:

两月以来,我把什么都忘掉。

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我的爱你,总算是切而真挚了。

我几次对你说,我从没有这样的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己身不可的。

内心既感到了这样热烈的爱,你试想想看外面可不可以和你同路人一样,长不相见的?

因此我几次的要求你,要求你不要疑我的卑污,不要远避开我。

……映霞,映霞,我写完了这一封信,眼泪就忍不住的往下掉了,我我……

达夫”

情书的原文比这段节选要长很多,当时三十多岁的郁达夫,完全像个深陷情网的少年,狂热而执着,就像他在情书里写到的那样:“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

不知是被这种“舍命的爱”蛊惑,还是被诗人的痴缠弄得心力交瘁,一波三折之后,王映霞终于答应嫁给郁达夫。

于是,年6月5日,这对新鲜的璧人在上海订婚。

而孙荃,正在北平某产房里痛苦地呻吟着,努力地为准新郎生着第三个孩子。

订婚那天,郁达夫喜气洋洋,身上穿着一件体面的羊皮袍子,这件新人的新衣,却是下堂妇孙荃从北平寄来的。

从来,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孙荃的悲戚很快被王映霞的幸福碾过。

王映霞在自传里说起曾经的主妇生涯满是骄傲,郁达夫每个月给她两百银洋的生活费,这些家用折合成白米可以买二十多石,虽然不能与陆小曼的豪奢相比,但依旧属于比较富裕的人家。

结婚的第七年,郁达夫拿出稿费和授课工资,在杭州修筑他和王映霞的爱巢“风雨茅庐”。

2.死去活来的相爱,比不上从容温和的分手

爱情在的时候,爱你,爱我,那都不算情义。

爱情走的时候,我很好,你也保重,那才是真的情分。

郁达夫对王映霞显然没有这样的情分。

分居两地时,传出王映霞与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的绯闻,清教徒性格的郁达夫受了莫大刺激,他没有给妻子辩驳的机会,将王许二人的“情书”批量影印,声称是“打官司的凭证”,甚至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登了《启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

这些情书到底是什么呢?

五十多年后,王映霞在台湾见到陈立夫,意外解开了当年的绯闻疑云。

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被叫到总裁办公室,蒋介石拿出几封信,说郁达夫来告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的状,请教育部长查办。

陈立夫当时就好奇了:“我觉得挺奇怪的,许绍棣是个挺一本正经的人嘛,他也会写情书吗?我就拆开来看了,一封一封看下来,都是谈家常,也不是什么情书一类的,那么,后来我就把这一批信呢,还给了许绍棣,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处理了。”

引起了轩然大波的情书,不过是朋友圈里的唠叨和







































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白癜风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gg/764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