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黄天龙(左),年出生,大渡口区人,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翻译。
刘智慧(中),年出生,沙坪坝区人,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
邓超(右),年出生,九龙坡区人,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总经济师。
感言:在阿尔及利亚,我们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重庆人乃至中国人的形象。
7月20日,非洲,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在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员工黄天龙带领下,记者来到市中心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记者一行人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一名当地人突然冲我们大喊了声“Chineseisverygood”,同时竖起大拇指示意。
黄天龙笑着解释:“多数阿尔及利亚人对中国人都很友好,认为中国帮了他们不少忙——像我们中冶建工,就帮他们修了很多房子。”
条件艰苦,不忘热心帮助当地人中冶建工属驻渝央企,公司地址在大渡口区。作为一家大型建筑企业,中冶建工在阿尔及利亚的项目多为住房项目。
黄天龙在工地
黄天龙是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翻译。包括他在内,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员工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经常伸出援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当地人解决一些困难。
7月19日上午,记者随黄天龙来到麦迪亚套住房项目的项目部。
这里距离中冶建工阿尔及尔办事处约有4个小时车程,黄沙遍地,居民数量非常少。项目部附近有一户人家,因地处偏僻而用不上电,前些天向中冶建工求助。
“问题很好解决。你们家的电器不算多,用电量也不大,只需要从项目部牵一根电线过来就可以了。”在了解情况后,黄天龙很快做出决定。这家人听后非常高兴,临别之际给了我们每人一个热烈拥抱。
黄天龙说,中冶建工在阿尔及利亚不少地方有项目,事实上这些项目的中方施工人员都曾接到过附近居民的类似求助。作为翻译的他,就先后多次参加过这样的“援助行动”。
克服困难,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刘智慧接受记者采访
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刘智慧也有一个“兼职”,那便是“后勤部长”。
“在阿尔及利亚,重庆籍员工非常多。工作之余,我们经常组织聚餐,由厨艺好的员工做川菜、火锅给大家吃,刘智慧便是‘主厨’。时间一长,他成了大家公认的‘后勤部长’。”中冶建工海外公司副总经济师郝秀运告诉记者。
刘智慧是在年到阿尔及利亚的。“大家聚在一起吃火锅可以解馋,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遣‘乡思’。”他表示。
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曾让刘智慧十分烦恼。他说,一些阿尔及利亚人的办事效率非常低,尤其是财务这一块,流程比国内繁琐许多,“在国内找相关负责人通常只需要打一个电话,但在这里,你只能先联系他的秘书;且在下班之后,他们通常不会再接你的任何工作电话。”
初到阿尔及利亚那段时间,因为工作极不顺利,刘智慧一度陷入困境,十分沮丧,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为有效开展工作,他主动与当地人接触,了解当地风俗民情,认真学习当地礼节;为充分利用工作时间,他积极与合作对象沟通,争取对方配合自己的工作进度;为提高工作效率,他总是提前规划好下一周的工作……
如今,刘智慧在工作上已经驾轻就熟,“工作效率提高了,再也不会出现以前那样手忙脚乱的情况了,我非常有成就感。”
他的敬业精神甚至感染了中冶建工海外工程分公司的阿尔及利亚籍员工。阿尔及利亚籍员工马莱克对记者表示,刘智慧的工作效率之高令人感佩,“受他影响,我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执着努力,赢得当地人普遍认可“中冶建工目前在阿尔及利亚的发展势头很好,在建项目共有10个,已结算项目有4个。去年新承接套住房,迄今累计完成了多套住房。”中冶建工海外公司总经济师邓超向记者介绍,在阿尔及利亚,能以“总包”形式(指建设单位将一项工程全部发给一个承包单位来完成)承接项目的单位仅有20余个,中冶建工便是其中之一。
邓超在工地
让邓超同样引以为自豪的,是当地人对中冶建工及其员工态度的转变。
“一些当地人刚开始对我们怀有戒备心理,担心我们抢了他们的工作,但现在几乎没人这么想了。”邓超告诉记者,中冶建工年来到阿尔及利亚,凭借着极大的善意与极高的工程质量,很快赢得了当地人的普遍认可。
瓦里德是中冶建工阿尔及利亚办事处的司机,当地人。
当记者问及对中冶建工的看法时,他笑着表示,中冶建工阿尔及利亚办事处有很多本地员工,在各个项目工地上也有很多本地工人,中冶建工为当地人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他还表示,中冶建工的中国籍员工都很友好,“很感谢中国人来帮忙建设阿尔及利亚。”
“走在阿尔及利亚的街道上,经常会有当地人会用中文对我们说‘中国’、‘你好’、‘谢谢’。这时候,我总会意识到,自己代表着家乡重庆人乃至中国人的形象。”邓超表示。
他说,“我们既然来到了阿尔及利亚,就必须在各方面力求做到最好,要给重庆长脸,给中国长脸。”
记者杨骏
编辑张砾丹(见习)汤寒锋
审核袁尚武
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