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广告 > 团团陪你一起学党史

团团陪你一起学党史

发布时间:2021-12-12 14:16:34   点击数:

一、重要论述

巍巍太行展红旗

——七亘大捷纪念碑碑文敬读

作者:李萍

来源:学习时报

80多年前,刘伯承带领八路军痛击进犯山西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歼敌多人的辉煌战绩,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载入了史册。如今,在山西省平定县东回镇七亘村口,巍然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四面体柱式汉白玉造型,由碑座、碑体和碑顶三部分组成。正面碑文刻着徐向前亲笔题写的“七亘大捷纪念碑”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体两侧上部是步枪、红旗和五星组成的图案。纪念碑主碑周围同立10余通副碑,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那场震慑敌胆、“重叠待伏”的经典战例——七亘大捷。纪念碑背面碑文如下:

七亘大捷纪事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军民奋起抗战。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师长率领下,东渡黄河,以太行山区为中心,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年十月中旬,刘师长率部开至正太路南,宿营于平定马山村。十月二十五日,获悉日军二十师团将取道九龙关迂回向平定开进,其辎重部队千余人由测鱼西上。七亘村系由测入平必经之地,刘师长借其地利,将七七二团三营设伏于此。翌日九时许,日军辎重部队在步兵掩护下进入伏击区,指挥员一声令下,伏兵居高临下出击。顿时,枪弹呼啸,杀声震谷,敌军惊恐万状,进退维谷,当场被击毙三百余人,并有大批军需物资和三百多匹战马被我方缴获。日军败退后,按兵家常规测度,以为我军得胜已撤,经严密组织兵力,于二十八日又沿原路向平定进犯。刘师长出敌意外,反常用兵,再次于七亘巧摆奇阵,致使敌人重陷伏击,弃尸百余具,骡马数十匹,溃败逃窜。连续两次伏击,我军伤亡三十余名,歼敌四百多人。七亘大捷是刘帅首次运用重叠的待伏战术的光辉战例。从此揭开了太行山区抗日游击战的序幕,为建立平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值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在七亘树碑铭记大捷之经过,以缅怀殉国英烈,赞颂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学习先辈的爱国献身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

——一九八五年十月

碑文余字,记述了七亘大捷的战斗过程及重大意义,铭记历史,缅怀不畏强敌、以身殉国的英烈,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读后令人肃然起敬。

七亘大捷是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山的第一个大胜仗,由此点亮了太行之巅的抗日烽火,挺起了抗日救国的脊梁,并率先在太行山建立起抗日平东县政府。刘伯承运用“重叠待伏”战术取得胜利的光辉战例,是八路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丰碑,也是抗日战争初期,继平型关大捷后我军较大的一次胜仗,揭开了太行山抗日游击战的序幕。这一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体现了八路军不怕困难、敢于迎战强敌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军心民心,打出了八路军军威,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战役,给侵略者以重创,给民众抗日以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的热情。七亘大捷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支援了忻口会战正面战场,彰显了我党我军的抗战决心和意志。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敌,敢打硬仗,为抗战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党史回眸

01

4月7日

年4月7日,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第五战区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二万余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

02

4月8日

年4月8日,中国共产党政协代表王若飞、政协宪草审议委员会代表秦邦宪因国民党推翻政协协议,冒恶劣天气从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报告和请示,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久前获释的前新四军军长叶挺、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主任邓发等同机罹难。

03

4月9日

年4月9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东北军驻地肤施(即延安)同张学良举行会谈。张学良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并提出争取蒋介石抗日的意见。双方还商定了红军与东北军互不侵犯、互派代表等事项。此后,中国共产党与第十七路军也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关系。

三、历史瞬间

01

4月7日

年4月,毛泽东在江西于都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图为于都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02

4月8日

年4月8日,中国共产党政协代表王若飞以及秦邦宪、叶挺、邓发等因国民党推翻政协协议从重庆回陕西延安,因飞机失事罹难。这是任弼时为“四八烈士”题词

03

4月9日

年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延安举行会谈,达成联合抗日协议。图为会谈地点

四、党史故事

延安整风鼎力自强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党组织也几乎损失殆尽。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必须在全党范围开展一次整风运动,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gg/1459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