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签署于5日达成的停战协定,双方颁发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以便在东北放手大打,然后再把战火烧向关内;蒋介石在下达停战令的前后,还密令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中国共产党代表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地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阴谋;人民解放军也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自卫反击中击退了“抢占战略要点”的国民党军。
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无党派人士、青年党代表参加,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案,这五项协议限制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内战的政策。
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介绍和肯定了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成果,提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后来随着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的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很快就改变了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的估计。
2月10日,国民党右翼势力指使特务暴徒在重庆捣毁了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制造了“较场口事件”。
3月1日至17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六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在会上公开号召破坏政协协议,说应“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全会通过了推翻政协宪草中各项民主原则的决议及其他多项反共决议。
3月1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揭露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特别是破坏政协关于宪法草案的协议,号召全国人民为坚持实现政协一切协议进行严重的斗争。
4月8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秦邦宪、王若飞从重庆回延安报告工作,因所乘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而遇难。叶挺、邓发等人同机罹难。
4月14日至18日,东北民主联军全歼长春伪满军警部队1.8万余人,于18日解放长春。接着又于4月18日至5月18日,进行历时一个月的四平街保卫战,歼敌1万余人。5月19日、23日、28日,具有美械装备和运输优势的国民党军相继侵占四平街、长春、吉林。
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指出:“国民党反动派除在东北扩大内战外,现正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在此情况下,我党必须有充分准备,能够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坚决彻底粉碎之。”为此,中央要求在准备工作中,各地必须抓紧练兵。
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政策,并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各解放区迅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领中共代表团和重庆局成员迁到南京。中共中央重庆局改称中共中央南京局,继续领导上海、四川、湖南、武汉、平津(南京)、广东、广西及香港等地党的工作。
6月23日,上海群众五万人举行集会,欢送各界人民团体代表团去南京进行和平请愿。以马叙伦为首的代表团抵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预伏的国民党特务暴徒围攻凶殴,造成“下关惨案”。
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发动了向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新的全国内战因而爆发。
7月11日、15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先后刺杀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
7月13日,周恩来向美国和国民党两方代表提出备忘录和抗议,揭露国民党军定于15日进攻苏皖解放区的计划。16日、18日,国民党军从苏皖南线、北线、西线发动了进攻。新的全国内战因而扩大。
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进行自卫反击,七战七捷,歼敌六个旅和五个交通警察大队,共五万三千余人,占当面进攻之敌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二。
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在党中央领导下,全解放区军民紧张地动员起来,英勇地抗击蒋介石的军事进攻。
8月10日至22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在陇海路开封、徐州段进行大规模出击,歼敌一万六千余人。9月3日至7日,该部在定陶战役中,歼敌整编第三师等部,7日至8日,又歼敌两个旅,共一万七千余人。
8月,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还就中国的全面内战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9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各战略区遵照中央军委作战方针,互相协同,主动寻机歼灭来犯之敌,大大地削弱了敌人进攻的势头。
10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三个月总结》的指示,全面系统地阐述全国规模内战爆发以来三个月的经验,分析政治、经济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形势,指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过去三个月歼敌25个旅时所采用的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
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达到它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顶点。蒋介石为表面的胜利冲昏头脑,当即悍然下令召开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均严正声明不承认国民党背叛政协协议而召开的“国大”和它所通过的“宪法”,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极端孤立。
10月25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在宽甸西北的新开岭地区歼敌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12月17日至年4月3日,这个部队又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在南满部队开展保卫以临江为中心的南满根据地的同时,北满主力也与之配合,三次向松花江以南出击。东北民主联军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终于扭转了战局,停止了东北敌军的战略进攻。
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加上在此前后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国民党统治区进一步置于美国的控制和掠夺之下。蒋介石在政治上的残暴统治和经济上的压榨掠夺,使国民党区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指引之下,为了生存自救,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国民党区各大中城市参加斗争的学生达50多万人,并迅速获得工人、教员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支持。
11月18日,中共中央就蒋介石召开伪国大和准备进攻延安致电各中央局和中央分局。在电报中,中共中央第一次用“人民解放战争”取代了此前一直使用的“自卫战争”的提法,并号召“团结全党全军和全体人民,为粉碎蒋介石进攻,建立民主的中国而奋斗”。
11月2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会议,周恩来报告了一年来国共谈判情况,毛泽东分析了全国形势。会议决定用“打倒蒋介石”来最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使人民解放军由自卫战争转变为全国解放战争。
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很快席卷全国,发展成为配合解放区战场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2月10日,重庆发生“较场口事件”。消息传到成都后,16日,“民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多名中学生在华西坝广场公开集会,抗议国民党特务在重庆制造“较场口事件”的暴行,会后举行示威游行。
2月下旬,国民党借口所谓“张莘夫事件”发动反苏游行。成都燕京大学、华西协中的地下党员和“民协”成员组织群众以民主辩论、讲演、壁报等方式开展讨论,最后通过了不参加“反苏游行”的决议。
2月,华西大学学生公社和促进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办民众夜校(年改为工人夜校)。夜校除给工人讲授文化知识外,还向工人宣传革命思想,传阅进步书刊,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使一些工人先后参加了共产党和党的外围组织,走上革命道路。
3月,为推动成都妇女运动的开展,成都妇女联谊会在女婴教养所成立。大会选举葛雅波为主席,杜贵文(共产党员)为副主席。其宗旨是:联络进步妇女,发展进步势力,扩大革命力量,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实现而奋斗。妇女联谊会以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妇女觉悟。同年10月,随着成都政治形势的日益恶化,该组织更名为“民盟省妇女委员会”。年,形势进一步恶化,该组织的一些负责人离开成都,即停止活动。
4月22日,四川大学85名教授响应上海各校教授要求改善生活,提高待遇,联名发出宣言,罢教3天。事后,成都各大学教授联谊会致函慰问,表示全力支持他们的行动。为此,该校校长黄季陆特电呈国民党中央主席蒋介石“早为裁定,以挽困定(境)”。
4月28日,由王达非(中共党员)等人发起创办的《工商导报》出版。总经理兼主笔王达非,总编辑吴汉家。该报及时登载党的重要文件或重大决定,传达党中央声音,是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进步报纸,年4月30日终刊。
5月1日,成都民盟创办的《民众时报》出刊。宗旨是:“为人民说话,为大众服务,作民主之先锋,导社会于光明。”周恩来在创刊号上题词:“民主先锋。”发行人张澜,经理杨伯恺(中共党员),总编辑马哲民。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提供经费。该报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它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给予揭露和猛烈抨击。7月16日被迫停刊。
5月,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后,撤销中共川康特委,成立中共成都工作委员会。书记蒲华辅,副书记马识途。成都工作委员会领导成都市及川西、川南、川北党的工作。
6月3日,成都职业青年联谊会等进步群众团体,在暑袜街基督教礼拜堂举行悼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品演唱会。16日,海星合唱团正式成立,并通过合唱团章程,选举出领导机构“干事会”。是日,《民众时报》公开报道了海星合唱团成立的消息。年2月中共成都市委决定在该团建立党支部并先后发展党员11人。海星合唱团成立后,以歌声为武器,战斗在国统区的腹心之地,直至成都解放。
7月3日,成都市长机、绉纱、帽绒、洋线、罗底、纺纱、丝纱七种机房余工人,因物价昂贵,要求增加工资,未获结果,举行罢工。斗争持续六天,国民党市政府被迫召集工会负责人、机房主及工人代表20余人协商后决定将工资增加35%,工人于9日复工。
8月18日,为抗议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制造暗杀民主斗士李公朴、闻一多的血案,成都各界人士和进步群众团体余人在蓉光电影院(今西南影都)召开追悼大会。会上,国民党特务捣乱会场,殴打大会主持人民盟主席张澜、民盟四川支部组织委员张松涛。这一事件完全暴露了国民党坚持内战、破坏和平、坚持独裁、压制民主的反动面目。为此,《新华日报》刊登了张澜在成都被打致伤的消息,并发表了《李闻惨案与成都暴行》的社论。
11月30日,为反对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通商航海条约》,四川大学“民协”在中共成都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召开有教授和学生多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揭露中美通商条约的卖国实质,通过了反对《中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宣言,并致电国民大会,强烈要求修改条约。会后学生在校内举行游行,与此同时,其他学校和团体也开展了反对《中美通商航海条约》的行动。
是年,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后,省委委员张友渔写信给漆鲁鱼,指定由漆鲁鱼、田一平、杨伯恺、李相符四人组成文化小组,漆鲁鱼负责,在成都开展文化统战工作。
相关链接:七战七捷
七战七捷(即苏中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利用国军注意力集中在围堵中原突围,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军进攻而连续进行的七次作战的总称,因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又称其为苏中七战七捷。
战役概况
该战役自年7月13日起,至8月31日结束。即首战宣泰战斗起,至如黄路战斗之结束,共计历时50天。战役中先后经历宣泰战斗、皋南战斗、海安战斗(海安防御战)、李堡战斗、丁林战斗(丁林攻坚战)、邵伯战斗(邵伯保卫战)、如黄路战斗(如黄路遭遇战)七次战斗。
此役,国军参战部集中15个旅计12万兵力,华中野战军参战部19个团,计3.3万人(8月中旬增加至23个团)。在约4:1(后为3:1)的兵力对比下,华中野战军坚持了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敌人的原则,利用解放区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苏中地区所处的苏皖边解放区作为老根据地,参战民工达到14万人,在后方支前服务的达到50万人,仅海安一县就动员30万人次),战法相对灵活,在连续作战中得到了及时休整、补充,不断增加了战斗能力,因而获得了胜利。
经过七次作战,共歼敌5.3万余人,华中野战军牺牲干部战士余人,伤1.3万余人。战役影响
苏中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线作战的著名战例,同时起到了战略侦察作用,也是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它的实践证明,处于兵力、装备等劣势的一方,只要采取正确的战役指导和灵活的战术原则,完全能够战胜优势的一方。
苏中战役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战略侦察作用,使中共中央军委获得了宝贵的内线作战的经验。特别是在战役指挥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战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同时,苏中战役的胜利也使其他解放区部队增添了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信心。
来源:蓉城机关党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