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期,景鉴智库首席分析师周鸣岐,针对中国旅游企业的排名问题,做了系列专题研究。以文旅行业内各企业真实的旅游经营业绩进行梳理和排名,并对全部数据和分析依据进行公开,以保证专业性和客观性。涵盖旅游业三大央企、各省级旅游投资集团、大型民营文旅企业、市属文旅企业、头部景区运营企业、涉旅酒店企业、旅行社、OTA等。鉴于内容有点多,拟分两次推送,今天为上半部分。
作者
周鸣岐
编辑
高小辰
来源
景鉴智库
正文共计字
预计阅读时间35分钟
年12月14日,一年一度的所谓“中国旅游集团20强”又发布了,这个榜单由国家级“权威”中国旅游研究院背书,本应成为业内企业无比的荣誉。可每次发布后,总免不了沦为业内人士茶余饭后的笑谈。这次的20强评选更有点特别,笔者数了数变成28家了,差点以为自己数学没学好。
评选标准也很是有趣,据称入选标准是“根据企业申报、诚信背书的原则,共上报40余家旅游集团数据,根据营业收入这一单项指标,共有28家企业入围”。
座次顺序是按照这个标准:“20强集团排名不分先后,具体按先中央后地方的原则排列。中央企业按国资委对央企排序进行排列;地方企业根据注册地,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时地方先后顺序排列,同一省市按照先国有后民营,国有或民营中按照营业收入规模排列。”
换而言之,这个20强标准是:入选是靠申报收入,却无核实;座次是看级别,而非强弱。这确实是一个行业排名的创新。
笔者私以为行业榜单的入选和排名,是一个行业对强者的判断标准,不仅会影响到业内价值观、发展观,更会影响到外部投资者对此行业营商环境的评判。
是时候该正本清源了。景鉴智库年的年末企划,将首次以文旅行业内各企业真实的旅游经营业绩进行梳理和排名,并对全部数据和分析依据进行公开,以保证专业性和客观性。由于初次尝试,且旅企中上市企业较少,数据采集可能会出现疏漏,请业内同仁和相关企业多多指正。
第一章对标国际,契合行业,设定公允的评价标准
一、对标,国际知名企业排名的依据标准
全球最知名、最常见的企业排名首推“世界强”。每年美国3大商业杂志《财富》FORTUNE、《福布斯》Forbes和《商业周刊》BusinessWeek以及英国的《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都要给全球大企业排座次。《财富》《金融时报》和《福布斯》的排行榜都叫“世界(国际)强”;而《商业周刊》则较多一些,达到了家。
《财富》世界强资格最老,始创于年,以销售收入为依据进行排名,比较重视企业规模;
《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分别从年和年开始发榜,更注重公司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把企业市值作为排名依据;
《福布斯》则以年销售收入、利润、总资产和市值的综合评分为依据。
我们可以发现,不管采用哪种排名方法,既然是排名,就必有先后。而且排名的标准和数据依据是公开的、经得起检视的,所有的榜单后面都注明了作为依据的经营数据。榜单也没有参评和不参评之说,不可能因为企业来参评给好处就上榜,企业不参评不勾兑就不上榜。数据获取和辨别靠的是专业研究能力,而不是以所谓“诚信背书”的申报,就如没有任何一个富豪会把自己的真实财富去向福布斯富豪榜申报。
但凡国际上有点知名度的排名,它的权威并非来自于所谓“官方”背书和行政级别的高低,而是来自于发布机构的专业和严谨,以及长年以来的坚持。
二、去除迷雾,还原真实的行业数据评价标准
1、什么可计入旅游收益?
既然是旅游企业的排名,不管以哪种排名方式,都应该以旅游收入和效益作为基本数据依据。由于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有很多大型企业集团跨界进入旅游行业,传统旅游企业也多有涉及房地产、免税等其他业务的,所以单从企业整体的报表收益很难作为评判依据。
笔者认为,评判的依据应该简单直接,只有旅游行为产生的直接收益才是旅游收益。
也就是说,文旅地产(典型的如万达/融创文旅城、三亚的度假地产)虽然造在乐园、景区的边上,但它依然是地产,显然卖房子的收入不能作为旅游收入。同理,免税城依然是商业购物,即使落位是在旅游目的地三亚,卖奢侈品和香化的收入也不能作为旅游收入。对酒店来说,只有度假酒店,因为它是作为旅游目的本身的一部分,应该是旅游收入;而普通的城市酒店,那只是城市的住宿业态,无法区分是游客住宿、情侣开房、还是商务出差住宿,所以只能排除在外。机票、火车票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不少企业的报表会把不同业务的收入混而一谈,营造注重文旅、淡化地产的假象,这就需要数据分析进行去伪存真。
2、是看大还是看强?
我认为光“虚胖”是无用的。对于一个企业在旅游行业地位的评价,不仅要看它的旅游收入和资产,更要注重利润。一个收入庞大,却微利、甚至亏损的企业,只能说它经营是失败的,对行业没有任何示范作用。
另外不同的收入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特殊性。一般来说旅行社行业收入规模较高,但毛利很低,净利往往在盈亏之间。而经营景区、乐园、度假村等旅游项目获得的收入规模相对较低,但毛利较高,也有一定的净利润。(后文详细数据分析的几家企业都是很典型的案例)
因此,在旅游行业仅以收入来判断强弱是非常偏颇的,榜单的评价基准应双重考量收入和利润,兼顾其他经营指标(比如旅游资产规模)。因此我比较倾向于类似福布斯强榜单标准,以收入和利润的综合评价为依据。
第二章大型国有文旅开发企业评价旅
一、旅游业三大央企
传统的旅游行业三大央企:中国旅游集团(中国国旅和港中旅合并)、华侨城、中青旅,行政级别高、资产规模大,理应是引领行业的支柱,就先从这三家说起。
1、中国旅游集团
作为中国最红最专的国字号旅游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经营业务非常广泛,从旅行社、景区等传统旅游业务,到免税、酒店、金融等更赚钱的其他业务。其上市板块——中国中免()由中国国旅更名而来,并于年1月把“虚胖”的国旅总社(收入高、毛利低、净利亏)的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专注于毛利率水平较高的免税品零售市场,获得了市值的腾飞。
所以上市公司报表显然无法体现这个业务庞大的综合性集团的整体业务情况。好在景鉴智库依然可以获取整个中国旅游集团的经过审计的合并报表。(见下表,单位:千元)
△中国旅游集团收入结构年
其中旅游服务收入主要为旅行社开展的票务、出境和入境业务、国内业务和签证服务等构成,运营主体主要包括下属中旅总社、中国中旅、国旅总社、招商国际系列等。景区收入主要包含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嵩山少林寺、珠海海泉湾、青岛海泉湾、宁夏沙坡头等项目的景区门票业务收入(中旅号称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和运营40余家景区、度假区)。
这两项纯粹的旅游收入合计约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27%。
而所谓旅游零售收入(主要是免税店)约亿元,毛利达49%,占集团总收入的59%。垄断性免税品销售确实非常暴利。
在酒店运营收入方面,旗下仅港中旅酒店就拥有独资、合资、委托管理以及第三方管理和租赁的酒店近家,客房约30,间。自有品牌包括“维景国际”“维景”“睿景”“旅居”四个城市酒店品牌。另有少量度假酒店,比如安吉的ClubMedjoyview、中卫沙坡头的星星酒店等,但占比很小,财报中也并未独立核算,无法将这部分收入加入旅游收入,稍有缺憾,但数据总体影响很小。
中国旅游集团经营数据:
点评:一个完全靠垄断性暴利免税品销售支撑的国字号旅游集团。纯旅游收入占比一般,毛利较低,净利微薄(年净利约4.2亿)。从收入金额来看,中国旅游集团无疑在旅游行业的第一梯队,但在旅游板块除了行政级别外,缺乏核心竞争力,收入质量有待提高。
2、华侨城集团
同为央企的华侨城集团资产规模远大于中国旅游集团,经营业务也更为庞杂,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三家,分别是华侨城股份(069.SZ)47.01%、康佳集团(016.SZ)21.75%、云南旅游(.SZ)18.14%。显然拆分出其中的旅游收入也是必须的。
详阅华侨城集团或华侨城A的财报,都会分列一个命名非常有趣的收入——“旅游综合业务”收入。(见下表)
△华侨城集团收入结构
△华侨城A收入结构
但如果以此作为其旅游收入,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所谓“旅游综合业务”的主要部分是主题乐园周边的地产收入,真正的旅游收入仅占很小一部分,这就是在对外财务报表中玩弄文字游戏的典型。
景鉴智库获取的数据显示,华侨城集团年真正属于旅游业务的收入仅为39亿元,仅占其所谓“旅游综合业务收入”的10.38%,也就是说另外近9成是房地产收入。
上表清晰地罗列了-年的游客人次数据,其中属于主题乐园的游客量合计分别为万人次(年)、万人次(年)、万人次(年)。年的微增主要由于重庆欢乐谷的开业(.7.8),其他主题乐园的游客人次增长长期停滞。
此外还有年数据披露:“年1~9月,公司旅游接待人次为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11万元,其中,门票收入为,.14万元,人均旅游收入和人均门票收入较年全年小幅下降。”
可见年全年数据对比年数据应该变化不大(年和年华侨城都无新建大型景区开业)。
扯个题外话:
大家知道业内有一个“号称”十分权威的主题公园年度报告,每年由一个美国行业组织TEA(ThemedEntertainmentAssociation主题娱乐协会)和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咨询公司AECOM共同发布,一直被誉为行业权威数据。
那么他们的“权威”报告中的华侨城旗下主题乐园游客量数据是多少呢?(见下图)
△TEAAECOM主题公园报告-年
呵呵,-年游客量分别为万(年)、万(年)、万(年)、万(年)。对比一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显然这个“权威”机构的报告直接采信了企业上报的数据,而没有进行任何专业的、负责任的查证。所以报告的质量也就和这些机构平日提供给客户的咨询质量一样,完全是水货。
点评:华侨城虽然是中国主题乐园的开创者,打造了从“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到“欢乐谷”等系列主题乐园项目,从这点来说它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和创新贡献不少。但那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00年代的老皇历了,产品早已落后。到年最新开业的重庆欢乐谷,依然停留在游乐器械的堆砌层面,与00年代左右投建的其他欢乐谷没有多大区别。
究其原因,它过于看重地产利益,已转型成了一个房企,旅游完全是为地产勾地而存在,文旅团队创新枯竭,缺乏核心优势。近几年来除了在年5月通过战略投资并表云南世博和云南文投获得一些景区,几乎处于停滞的发展状态,只能靠财报上玩弄文字游戏充充旅游的门面。
3、中青旅
再来看下第三家,也是旅游行业规模最小的央企——中青旅。和前两家不同,它的旅游板块基本全在上市公司,其母集团“中国青旅集团”的其他资产和业务并不多,所以我们单以上市公司数据来看下。
中青旅的业务板块也较多,其中IT产品销售、整合营销(会议会展业务)、酒店、房地产、房屋租赁等,显然不能被列入旅游收入,故其旅游收入主要包括旅游产品服务(旅行社、遨游网)和景区经营(乌镇、古北水镇)。
△中青旅收入结构年
由上表可见两项旅游收入合计65亿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46%,这个比例在所有三家涉旅央企中是最高的。景区经营的毛利率高达81.35%。
中青旅控股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两大国内标杆项目,年营业收入合计约31亿,贡献的净利润约9.5亿,甚至远高于整个集团的归属于股东净利润。(注:两个景区收入高于合并报表的景区经营收入,主要是因为合并收入抵消。)
中青旅经营数据:
点评:国内标杆性文旅项目十个手指能数得出来,中青旅占了两个(乌镇和古北水镇)可以说作为旅游企业是值得夸耀的,而且利润丰厚,名利双收。
但依然存在两大隐忧:其一,这两个小镇的打造者业内都知道是陈向宏团队,中青旅只出了钱,自己却没有锻炼出队伍,没有自身的突破,整个集团的利润寄于一个外人。其二,从年开发乌镇伊始,到年乌镇东栅开园、年乌镇西栅开园,再到年古北水镇开园,用近16年的时间打造了2个景区。下一个参股项目濮院古镇的竣工开业时间已经一拖再拖,可见这类旅游小镇开发基本没有可复制性。
二、各省级旅游投资集团
近年来国内重组整合了不少省级旅投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统筹管理省内国有旅游资产。在每年的所谓“旅游集团20强”中也越来越多的见到这些省级企业的名字,特别在年的名单中甚至达到前所未有的9家。但是是否因为这些企业级别高、资产庞大,所以就真的“强”了呢?本系列第四篇将对目前国内主要的十余家省级旅游集团进行一次全面的剖析,从其收入结构、资产情况、投资项目、经营数据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出来,读者可以据此自行判断有几家能真正担得起“20强”的名号。这也是国内首篇对这些大型非上市文旅集团的行业研报,数据均为独家首次公开披露。1、陕西旅游集团陕西旅游集团(简称:陕旅集团)成立于年,是中国第一个省级旅游集团。在众多省级旅游集团中,陕旅集团也是属于非常专注主业的,其主要收入结构中,旅游收入占了绝大部分,而且业态较多元化,比如非常知名的旅游演艺作品《长恨歌》。△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纵观陕旅集团的收入结构(如下表),旅游业务和电子商务收入板块都与旅游直接相关。陕旅的旅游业务主要为景区项目和旅行社,其景区项目非常优质(如下表),华清池、《长恨歌》、华山西峰索道都是收入数亿的现金牛,景区项目年总计收入9.32亿元。此外旅行社也贡献了18.29亿元的收入,在业内也属于较大的。此外还有诸葛古镇项目和白鹿原影视文化基地的运营收入,和年分别为1.92亿元和2.4亿元。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和年分别为1.54亿元和0.41亿元。电子商务收入主要源于全资子公司的“骏途网”,通过自主搭建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向OTA、团购网站等线上机构客户以及个人用户提供景区电子门票、酒店预订以及旅游线路等产品的线上预订服务,通过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之间的差价以及向上游供应商提供在线旅游技术服务收取的技术服务费实现盈利。截至年底,骏途网已接入陕西省15家核心景区、2余家酒店、千余条旅游线路产品,服务游客3万人次。收入情况如下表:其酒店和餐饮收入主要为4星级城市酒店,其他业务主要为一级土地开发、房产销售、影视业务和运输业务等业务,故都不计入旅游收入。综上,陕旅集团年的纯旅游收入为旅游业务板块与电子商务业务板块之和,为35.73亿元。陕旅集团在文旅项目投资方面大开大合,截至年3月末的在建项目总投资额.82亿元,已完成投资68.14亿元,年计划投资28.57亿元。其中最大的两个项目:金延安项目计划总投资51.66亿元,是延安市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核心板块,由老延安城核心区,游客综合服务区等组成。老延安核心区将以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城市风格为依据,设计有两条主题商业街、四条特色街区、六大主题酒店、十大博物馆、钟楼广场、教堂、院落式住宅等项目。截至年3月末,金延安项目累计投资33.54亿元,已完成总投资额的64.92%。△金延安项目效果图丝绸之路风情城二期项目由公司与陕西沣西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西咸新区丝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安绕城高速以西,西宝高速(咸阳段)以北,总用地面积约亩。规划有欢乐小镇区域、酒店商务区域、儿童探险区域、游乐园区域、旅游枢纽区、都市生态休闲区以及古沙河桥遗址(也就是传统的乐园+地产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9.01亿元,截至年3月末已投资4.10亿元,投资进度14.13%。△丝绸之路风情城效果图拟建项目方面,截至年3月末,陕旅集团主要拟建项目为乾陵唐文化景区,该项目总投资为1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乾陵大遗址考古公园、峡谷生态旅游带、七彩农田景观带、古城综合服务区、生态休闲农业区,目前重点单体项目的选址已经明确,尚未确定开工时间。主要投建项目如下表:陕旅集团经营数据:
陕旅集团年35.73亿元的纯旅游收入,在我们搜集的所有省级旅游集团中居于首位。2、浙江省旅游集团浙江省旅游集团(简称:浙旅集团)在各省级旅游集团中是资产规模较小的一家,这几年在旅游圈里风风火火,牵头发起了全国省级国有旅游集团联盟,在旅游投资领域也做了不少项目。如上表,从浙旅集团收入结构来看,年旅游服务(主要是旅行社)收入17.86亿元,占了最大比例47.58%,且极为微利。其主要客流和收入结构如下:另外,酒店业务中除了三家为城市商务型酒店外,大部分酒店属于旅游度假酒店,这部分按不同性质酒店的收入进行拆分,可得和年的旅游度假酒店收入分别为1.50亿元和1.52亿元,净利润普遍处于盈亏线上下。各酒店情况如下:此外还有一个旅游交通业务,主要是西湖游船和班线客运、汽车租赁等,按照我们的标准只有直接旅游收入可以计入,故拆分出西湖游船收入计入旅游收入,和年分别为0.67亿元和0.79亿元。以上三大类旅游收入合计为年旅游收入21.56亿元,年旅游收入20.17亿元。在所有省级旅游集团中属于较高的。浙旅集团在投资领域多点出击,以投资联营的形式参与一些旅游目的地的和旅游小镇的投资建设,收获颇丰,其效益主要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体现。目前主要联营企业包括浙江舟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8.17%)、浙江千岛迷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9%)和诸暨溪园文旅小镇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5%)。千岛迷宫项目位于千岛湖西南湖区,占地面积为19.5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入口综合服务区、山林运动休闲区、亲水休闲服务区、千岛迷宫主题区4大休闲娱乐区域。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周期3年。截至年3月末,该项目已累计投资0.01亿元,年4-12月和年分别计划投资0.30亿元和2.69亿元。诸暨溪园文旅小镇项目位于诸暨市主城边,离诸暨市政府11公里,浣东高速出口7公里,规划占地面积亩。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拟分期开发建设以人文为主题的九里宾舍度假型五星酒店、枫桥三贤为代表的书画院、中国诗经文化主题的植物园、中国国学讲堂、慈光寺禅修堂、太极茶道馆、绍诸森林古道等时尚人文休闲主题内容,5个森林康养功能主题度假村,6个体验工坊,通过打造新型“旅游目的地”,弥补诸暨市旅游度假式产品的缺口。截至年3月末,该项目已累计投资2.20亿元,年4-12月和年分别计划投资2.69亿元和3.00亿元。诸暨溪园文旅小镇投资有限公司还投资开发了一个枫桥镇的云溪九里项目,总投资约38亿元,年11月进行了公示。项目总面积约3亩,建设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集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疗养旅居基地。整个项目计划到年建设完成。此外浙旅集团还与德信地产成立合资公司,投资了近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略有些收益。(如下表)浙旅投集团经营数据:
70多亿资产,2个多亿的净利,浙旅集团的经营效益在所有省级旅游集团中是最好的,净资产收益率在7%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的省属旅游企业。3、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简称:鄂旅投集团)是连续数年官方认证的旅游行业20强,年总资产达亿元,在全国的省级文旅集团中应该算是位居前列的。以下来看看这个旅游集团实际的旅游经营业绩。如上表,鄂旅投年主营业务收入达.4亿元,另有1.55亿元政府补助,净利润4.6亿元(归母公司股东净利3.7亿元)。但细看其收入结构,真正的大头是肉类、玉米、油脂等大宗农产品商贸和进出口(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年营收近70亿元,其次才是房地产和文旅收入。再进一步细究这个文旅收入,其中纯粹的旅游收入就更少。鄂旅投也有和华侨城一样的财务习惯,也就是把文旅地产与其他旅游收入合并计入“文化旅游“收入,自然按照我们的标准只能计算其景区、旅行社、以及度假酒店的收入。以此计算,鄂旅投集团年真正的旅游收入仅在13.4亿元左右。另外我们还可看一下鄂旅投旗下各景区的经营情况(如上表),收入增长速度很快,从年的2.7亿元,到年的9.5亿元,增长了2.5倍。但从效益来看基本上处于盈亏平衡上下浮动。年9.5亿元的营收,仅录得多万元的净利,实在看不出强在何处。其中主要的现金流来源是恩施大峡谷,属于天然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年1月8日,披露了“湖北省鄂旅投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IPO招股说明书,这个上市平台的总资产仅3个多亿,是将母集团鄂旅投的最优质旅游资产拆分出来进行上市准备。主要是恩施大峡谷景区索道、通山九宫山石龙峡索道和恩施大峡谷景区交通、随州大洪山景区交通(如上表),都属于低端的旅游基础性收入。另外大家也可从去年旅游收入的变化,感受到此次疫情之下对旅游业的巨大冲击。鄂旅投集团经营数据:
4、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简称:山西文旅)是目前我们统计的资产规模最大的省级旅游集团,总资产达亿元。以下来看一下它的收入结构。从收入占比来看,山西文旅属于起错名字的“矿业巨头”。年贸易收入达.85亿元,收入占比73.24%,主要是煤炭、钢材、矿物等大宗商品,不愧是资源大省。山西文旅的文旅板块收入仅3.82亿元(年),如果扣除其中商务型酒店收入0.78亿元,纯旅游收入仅3.04亿元,主要是智慧旅游和旅游购物收入,缺乏优质景区资产。目前仅有少量资质一般的旅游项目在投建(如下表)。山西文旅集团经营数据:
山西文旅集团年起(按年收入排名)被评为所谓“旅游行业20强”,而年的纯旅游收入只有6万元。5、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广西旅游发展集团(简称:广西旅发)也是个规模庞大的企业,年总资产亿元,以下是其收入结构。如下表,虽然旅游服务收入占比最高,但细看其旅游服务的收入构成,其中最大一项“文化旅游”有6.87亿收入,实际上却是步行街商业地产开发,主要为南宁市五象新区核心区的文化产业街和民族风情产业街建设和商铺销售收入。其宾馆酒店所属6家酒店(广西南宁饭店、广西南宁凤凰宾馆、北海冠岭山庄、巴马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三江福禄山好旅酒店和华侨宾馆)中只有2家可以算作度假酒店,但收入暂时无法拆分。能算作纯旅游收入的只有旅行社和景区运营收入,年共计5.45亿元。景区收入主要来自三江程阳八寨景区、贺州紫云景区和三江《坐妹》实景演出,基本没有知名度,收入也极低。截至年6月末,广西旅发集团主要在建景区运营项目为北海涠洲岛西角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冠岭旅游综合体项目、三江百家宴项目、三江斗牛场项目和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及旅游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为29.35亿元,已完成投资13.01亿元。广西旅发集团经营数据:
6、重庆旅游投资集团作为川渝双城经济圈的一极,重庆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重庆旅游投资集团(简称:渝旅投)在各省级旅游集团中属于较为专注主业的。从上表可见,年渝旅投集团旅游板块收入为17.82亿,占总收入的83.54%。而且已把旅游地产等收入拆分出来,收入比较纯粹。从上表可见,渝旅投的景区品质较高,有2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其收入最高的重庆乐和乐都原名“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是西部地区首家国家级野生动物生态旅游园区,目前由野生动物世界、主题公园、大马戏、水乐园等板块构成。截至年3月末,渝旅投集团主要在建景区项目共计3个,主要为乐和乐都、阿依河和统景温泉,计划投资总额43.11亿元,已完成投资34.23亿元,在建项目均已进入投资尾期。酒店板块收入主要依赖JW万豪酒店和两江假日酒店,均为城市酒店,根据上表入住率,估测度假酒店年收入在1亿左右。此外还有长江游轮年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小幅增长2.70%至17.10万人次,收入3.66亿元;以及旅行社收入7.43亿元。根据以上合计,渝旅投年纯旅游收入在15.53亿元左右。渝旅投集团经营数据:
7、江西省旅游集团江西省旅游集团(简称:江西旅游)的主营收入占比最大的是所谓“旅游快消品与特色商品”实际上就是卖水的(瓶装水),年此项收入是9.94亿元,占比29.35%。旅游收入主要为景区运营和旅行社。收入结构如下表:江西旅游集团旗下并没有特别优质的流量景区,年两个最大景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接待游客48万人次、腾龙洞景区接待游客59.47万人次。其景区运营板块合计收入为1.48亿元。相关经营业绩如下表:综上,江西旅游集团纯旅游收入为景区运营与旅行社收入之和,年纯旅游收入合计为7.85亿元。江西旅游集团经营数据:
8、云南省旅游投资云南省旅游投资(简称:云南旅投)虽然资产规模较小,但其收入都是非常纯粹的旅游景区收入,年旅游收入为9.44亿元,从业态来看基本都是门票和索道、交通等基础性收入。收入结构和毛利率如下:如下表,有赖于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旅投旗下优质景区资源很多,主要分布在全国性旅游目的地大理和西双版纳,不少都是客流过百万级的景区,有4个旅游项目收入过亿。总有游客量达到可观的万。云南旅投经营数据:
9、云南世博集团/云南旅游云南世博集团(简称:云南世博)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前身由省级国资%控股,是云南省最大的省级旅游企业。年4月被华侨城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华侨城(云南)投资有限公司以现金增资.15万元方式持有云南世博51%股权,股东变更为华侨城云南(51%)和云南省国资委(49%),成为央企的一部分。旗下有A股上市公司云南旅游(.SZ)。云南世博收归华侨城后,对业务结构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剥离了地产,增加了旅游咨询和游乐设备业务。年12月29日子公司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南旅游)公告向华侨城集团子公司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西部”)转让其持有的云南世博兴云房地产有限公司55%股权,交易对价420.04万元,年公司房地产业务被剥离大部分。年7月15日云南旅游完成收购华侨城集团子公司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侨城文旅科技),这是华侨城体系内培育的较为优质的资产,主要从事旅游策划规划设计业务、高科技游乐设备研发与生产业务、工程代建业务。华侨城文旅科技年、年、年和年1-9月,文旅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39亿元、3.27亿元、4.12亿元和2.57亿元,净利润为.16万元、.68万元、1.56亿元和1.05亿元,年和年收入规模同比增长36.78%和25.84%。相关数据如下:反观上市公司云南旅游,年、年、年和年1-9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26亿元,14.63亿元、16.21亿元和11.02亿元,但净利润为.85万元、.49万元、.52万元和.35万元。也就是说在注入资产前,华侨城文旅科技的净利润已经远超云南旅游。这个收购使华侨城文旅科技借云南旅游实现“曲线上市”,同时抬升了云南旅游的股价和市值。云南世博集团的主营业务比较庞杂,旅行社、游乐设备研发制造、旅游咨询、园林园艺工程、房地产开发(已剥离)、景区运营、交通运输(出租车)、酒店管理、温泉等都有涉足。收入结构和毛利率如下:排除与旅游无关的园林工程、交通运输、酒店管理(主要为城市酒店)、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收入,云南世博年的纯旅游收入为25.36亿元。云南世博集团属下的优质旅游景区较多,有5个百万级以上的流量景区。相关景区数据如下:云南世博目前有较大体量的投资在建文旅项目,截至年末,总投资额73.26亿元,已完成投资额19.45亿元,年、年及年拟投资金额分别为12.27亿元、16.91亿元和2.86亿元。投建项目清单如下:云南世博集团经营数据:
10、安徽省旅游集团安徽省旅游集团(简称:皖旅集团)的主营收入占比最大的是粮食贸易21.02亿(年),收入占比58.68%,主要是下属的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中央和省级储备粮管理。其次才是房地产8.24亿(占比23.01)和旅游业务6.56亿(占比18.31%)。收入结构如下表:皖旅集团的旅游业务主要为景区(包括天堂寨和唐模2个5A级景区)、酒店和旅行社,其中主要现金流来自于天堂寨景区。刨除酒店板块中的部分城市酒店,其年纯旅游收入仅为5.44亿元,历年经营数据如下表:皖旅集团经营数据:
11、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简称:广东旅控)在广东的存在感偏低,没有多少知名景区资产,其资产和经营收入主要是在酒店领域,其实我觉得叫做“广东省酒店集团”可能更合适些。如上表,从广东旅控的收入结构来看,年酒店运营收入14.74亿元,占比57.35%。而且最赚钱的基本都是在广州市区的城市酒店。此外还托管了11家酒店,年获得.95万元的酒店托管收入。特别提一下年开业的广州白天鹅宾馆,是中国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也是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年成为国内首个世界一流酒店组织成员,年成为国内首批三家五星级酒店之一。在中国酒店业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广东旅控酒店经营业绩如下:
但是在旅游方面,主要为旅行社收入,3年来营业额在6亿上下徘徊。年纯旅游收入为5.65亿元。广东旅控集团经营数据:
12、河北旅游投资集团把河北旅游投资集团(简称:冀旅投)放在最后,因为它的纯旅游收入实在微乎其微。其主要收入来自“商品贸易”,实际是有色金属和钢材的大宗商贸业务,年收入28.71亿元,占比57.26%。其收入结构如下:冀旅投旅游业务主要采用“旅游+地产”模式开发,目前大部分处于在建阶段。已开业项目两个,分别是藁城观光园、崇礼翠云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年收入仅为.50万元。相关项目如下表:此外,在冀旅投自营酒店中秦皇岛观海楼宾馆可以作为度假酒店计入旅游收入。其下属酒店经营业绩如下:综上,冀旅投集团年纯旅游收入仅为0.22亿元。冀旅投集团经营数据:
总结旅游开发也属于一种土地开发,省属旅游集团作为直属正规军在省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少集团都运营着优质流量景区,这些“躺赚”的自然资源,显然是一般企业难以染指的。但从以上十余个国内主要省级旅游集团的发展情况和经营数据可以发现,目前各省级旅投集团大多资产规模大、经营范围广,但从旅游投资和经营实绩来看,除个别外,经济效益和成功案例都很缺乏。坐拥百亿资产,一年只有几千万净利的不在少数,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在0%-1.5%之间。话题互动您对中国旅游企业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推荐阅读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