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广告 > 对话陈国力险资运用余额再创新高服务实体

对话陈国力险资运用余额再创新高服务实体

发布时间:2021-7-21 16:49:24   点击数:

#

编者按

20余万亿元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及其他因素的共振下,保险资金在以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其自身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也得到显著提升,围绕保险主业协同进行产业并购时代正在到来。

近几年,随着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快速提升,保险资金在稳定资本市场风险以及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1.68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7%,其中,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达2.98万亿元,占比进一步上升至13.75%。在投资资本市场方面,保险资金所具备的长期性、稳定性特征可以稳定市场大幅波动,对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操作产生积极影响。另外,在改革开放的整体推动下,保险资金运用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截至年10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稳步推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研究完善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债转股的相关政策。提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开展长周期考核被提出。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保险资金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将进一步放开,保险资管公司的设立与市场完善将对保险资金运用起到积极作用。

对此,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保险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经济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发展等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项目,为实体产业提供长期稳定优质资金,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谐共赢。

保险资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也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重要资金提供者,在建设与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近几年,在多项举措的推动下,保险资管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补齐基建短板方面,据了解,年全年,交通、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关债权投资计划只,登记(注册)规模.58亿元。在助力高端制造业方面,通过债权、股权及基金等在海洋工程装备、商用大飞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影响力的产品条线和明星工程。在支持中小微及民营企业方面,通过债券、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多种形式为民营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在信用风险不断上升背景下,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保险资金支持设立纾困专项产品,向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风险整体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了比亚迪重庆锂电池项目30亿元、医院有限公司项目2亿元、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10亿元等一批民营企业重点实体经济项目。

去年以来,保险资管业协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积极落实保险资管产品“1+3”细则精神,调整规则指引,完善技术系统,优化产品登记服务,实现了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从“注册制”到“登记制”的平稳过渡。全年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只,同比增加77%,登记(注册)规模亿元,同比增加71%,平均登记(注册)时长降至2.78个工作日,效率大幅度提高。保险资管业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元化的产品模式对接各类优质实体经济项目,重点投资“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国企混改和优质央企的经营发展,并在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等细分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为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提供优质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保险资管公司还发挥自身投资专长,加大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资,服务保险生态圈建设,大力开展绿色投资,积极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发展普惠金融等方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久前召开的国常会提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对此,陈国力认为,保险资金以服务保险主业为出发点,以获取稳定财务回报为主要目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资本市场上较为稀缺的长期资金、优质资金、耐心资本和善意资本。近年来,个别机构为进一步扩大投资边界、寻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机会,出现了投资冲动与投资能力错位的“投机”行为。去年10月,银保监会出台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的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投资管理能力事中事后监管,近期又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都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加强风险防控,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的有力举措。

陈国力认为,对于保险资管公司来说,不仅要根据自身禀赋和专业特长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业务模式,综合考量公司治理、资产规模、专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专业、集约、规范和透明的资产运作机制,还要严格风险管理与内控约束,时刻把握风险防控的底线,提升内控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意识,“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不能为短期利益忽略长期性、整体性的目标。同时,要建立创新发展思维,通过模式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顺应大资管、国际化及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稿件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gg/1395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