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时报_时报历史 > 时报广告 > 人物报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武警汉中

人物报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武警汉中

发布时间:2021-5-4 23:10:54   点击数:
1

03星发射成功

他开心地笑了……

年1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遥七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送入太空。03星中央站监控大厅掌声雷动,看到属于他们的星随着火箭腾飞,一个个信心满满、严阵以待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这其中,助理工程师宋恒笑得最开心,对于他来说,03星发射成功还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03星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而宋恒,就是为它搭建‘襁褓’的功臣。”工程师李增庆告诉笔者,“人们常说,通信卫星离开地面中央站便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地面中央站不仅担负着保障卫星正常在轨运行的工程测控任务,还担负星上载荷调整、通信建链等通联天地的重要使命,就像是远在高空的卫星,宋恒见证了地面站建设的从无到有。”

初来乍到,咬紧目标“小白”成“能手”

宋恒在年进入航天系统工作,开始一直扮演的都是徒弟、助理的角色,跟在一众资深工程师身后参与各个项目,负责技术研判、指标测试等基础工作。不甘心总在人后的宋恒一直憋着一股劲在心里,暗自努力要证明自己不比其他人差,“别人能承担的工作,我也能!”

年,宋恒得到机会,被抽调参与到天通一号02星地面中央站搭建与后期运维工作中。该项目从设备进场到卫星发射只有不到一年的准备时间,团队每名成员为抢时间、追进度基本都是“白加黑”、“5+2”地扎在现场做测试。不甘沦为人后的宋恒咬牙逼着自己适应了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每天比其他人至少提前半小时扎进机房,对照技术资料研究设备、分析数据总结规律;休息时间就逐个找经验丰富的技工、技师们讨教,向他们学习设备线缆连接、板卡测试维护等基础知识;每有机会,宋恒就拉住前辈工程师们,学习算法逻辑、程序代码和路由规划方法。

很快,02星相关建设完成,并于年11月13日发射升空。经此一“役”,宋恒便在同批入职的助理工程师中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从“小白”到“能手”的突破,同时凭借不怕吃苦、善于钻研的精神收获了同事们的认可。

挑起担子,新组长迎接新“挑战”

去年,03星地面中央站设备安装、验收开始,宋恒也因其前期出色的表现被任命带领一个测试组进场,挑起大梁,参与测试验收及任务接替工作。

“当组员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内容都是安排好的,只要按照计划一步步往下做就可以了,但作为负责人,不仅要业务熟练,还要充分考虑整个项目的进度并合理协调安排,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宋恒说道。

该项目从设备进场到卫星发射只有69天的准备时间,容不得宋恒犹豫、抱怨。他再一次俯下身子,从头干起。熟悉项目总体规划、研究组员技术特长、分配任务制定计划,对于组内每项事务,他都严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拧住细节、刨根问底,只为用最快速度掌握全部技术流程,当好“领头羊”,不浪费一分一秒。

凭借02星参试经验和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宋恒很快便赢得了组内成员的信任。但要成为合格的负责人,光靠技术和勤奋,而无担当、胆识是远远不够的。

迎难而上,敢想敢干炼成“大拿”

在某次阶段联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发现某地面信关站入网验证环节反复报错。经运维测试组与厂家技术部门一同研究分析,问题被成功定位——设备中某组参数校验错误,要解决该问题就要重新设定参数并修改相关指令。

但彼时负责该部分设备研发的厂家技术人员未在测试现场,要3天后才能赶到,且新系统的数据校验机制与01、02星又有所不同,组内成员没有相关经验,自行操作将面临设备自保护机制启动、数据自行销毁的风险,可能影响整体测试进度。反复权衡后,宋恒找到团队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测试时间紧张,等待厂家开发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一周时间。建议备份原始数据,测试人员在厂家远程指导下修改指令并重新设定参数。思量再三,领导同意了宋恒的方案,并报请项目总体开始实施。经过两天的反复论证测试,宋恒带领组员们摸透了设备的运算逻辑,编写出了新的指令,做好了修改参数参数重新建立链路的准备。

“3,2,1……入网验证设备重启,指令运行正常!”

“一号位报告,参数验证通过,设备启动正常!”

“二号位报告,3台测试终端全部入网,通信正常!”

问题成功解决,但宋恒和组员们却不敢松懈,将设备状态变更细节整理成册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测试工作中……

时间转眼来到年,测试工作已全部圆满完成,但设备机房中依旧一番忙碌景象。为确保后续运维工作能顺利开展,在系统投入运行、脱离厂家技术人员后依旧能够拿得出、顶得上、打得通、用得好,宋恒又与组员们投入到了运维体系搭建工作中,他们分工协作训练后期运维团队,手把手教操作、面对面讲技巧,逐个人员过筛子认证岗位资格,并结合自身经验,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岗位编写方案预案、完善训练计划、梳理运维规程、精炼操作手册,确保班组实力均衡、岗位分工明确、人员素质过硬,能够扛起维护03星中央站长期稳定运行的责任。

筑天路,破九霄,敢与天公试比高;联五洋,通万里,追星逐梦看今朝。宋恒和团队成员们已做好准备,踏上通天盖地的新征程。

(李元尚王然)

2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如飞花般轻盈,如丝雨般细腻……

我的单位

从前的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行,却在一段岁月后才明白,开心,是让身边的人快乐。“一个人在单位,平平安安的,仅是一份工作,尽力为之就好,干嘛那么拼,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好友不明所以的问我。

忘战必危

我其实只是不想将就,不想承认这一生就这样了,没有任何改变就这样老去,甚至都没有奋斗成自己想要的那种样子。放纵任性的年纪早已沉睡在了二十年前,而自从迈进这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人生序列,就再也不能为所欲为、放任自己了。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会让你不得不适应各种角色的转变。

春节值班

从基层到机关,从中队到支队,画面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许多或差或好回忆!华丽的转身,定格在了一幅一幅的画中,蓦然回首的不是离开时最后的尊严,而是平息自己内心的那一道道坎儿,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那些随风而去的物和人,都已成为过眼烟云,不强求才是处事之道。认识我的人都说军人难懂,其实军人也不过是普通的平凡人,然后,有了太多的纪律属性,却没办法完成太多人情世故!

营区中队

忘了多久没有和深交的战友彻夜长谈,一个人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渐渐地,那些不开心的,不美丽的东西都会沉淀在岁月里。觉得遗憾的是始终不知道自己这些年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些在回忆的时光中,我曾受过的打击和经历的挫折,在时间里终究都已被埋没。

那时的我

静心翻看画卷故事里的人生百态,我曾经历的单位,和我曾观察过的视角,过往的点点滴滴,以及曾经的青春岁月;我不敢说我过的很好,但起码在这座城市里,我懂得了很多;静心思考,有没有人也和我一样,还在努力的路上。

支队短解放

我始终不相信自己已经过了33个年头,在蹉跎岁月中成长,一路走一路丢。每当想到年龄这个词语,我心里总会抹上一层淡淡的忧伤,因为心灵如此不宽广的我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我已在这岁月里渐渐苍老。我依然以为自己能像十八九岁刚入伍那样,训练飞身下滑,训练摔擒格斗,操场上的疯狂没有半点疲惫。

官兵公寓楼

而事实怎样呢?事实就是我再也没有年轻时绽放的笑容,我曾经爱过的东西都已不复存在、儿时的玩伴都各已成家,有的还在为柴米油盐而努力,在那些钢筋铁泥的一座座城市中,为自己的梦想在奋斗?

我不敢去想,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我不想向命运屈服,但也不愿意将就。

值班室门口

过去的一年,算是这样过去了,春天的疫情封控,冬季的就地过年,或许对于军人来说,家乡一直都是我们心灵守护的地方。对于回不了家的我们,疫情总归会结束,美丽会流传,我们回家的路也已经为时不远!

交班第一视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年,下一幅画,也应该是我的家乡了……

改造中的值班室

代职时候的中队

永远的回忆

点名的地方

(文字/王嘉钦绘图/王念胜)

3

西藏那头

有我奉献青春的地方

在西藏那海拔多米的亚东县帕里镇高原驻训场,每天早晨室外的温度-18°C,银装素裹,风雪严寒,来自广西龙圩区新地镇的李显颖曾经服役的部队就在那雪山脚下。18岁入伍,这个小伙子把人生中最美好的8年青春,都献给了军营。

李显颖有个哥哥,从小非常渴望从军,遗憾的是身体原因无法参军入伍,怀揣着哥哥的梦想和父亲的寄托,在年12月那年,李显颖经过重重体检选拔,正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解放军人。军旅的第一站到了云南红河部队服役,期间到过曲靖野外驻训,年参加了大理演习,昆明侦察兵集训,年到了内蒙古参加跨区域演习,后来因为调整移防搬去重庆三个月,开启了三年珍贵的雪域高原驻守时光。

军列从重庆出发,驶过四川、甘肃、青海,最后到达西藏拉萨。绿水青山、枝繁叶茂的丛林换成了茫茫戈壁和成群的牦牛,李显颖从未忘记踏出火车的那一瞬,尽管缺氧强烈,看着那白茫茫的雪地,雪花一片一片地从天空飘落在布达拉宫上,他才相信自己确实是一名西藏战士了!忘不了第一次走上雪域高原、第一次在地域空旷的地方参加巡逻执勤、第一次伴随飘雪深夜孤独站哨、第一次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迎着珠峰日出升起的五星红旗。这些无悔的“第一次”都见证着他的热爱与坚守。

雪山脚下的驻训场

好男儿要当兵,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在西藏野外驻训几个月,住的都是帐篷。没有高楼大厦的喧闹,也没有灯火辉煌的街道,有的只是嘹亮的军号声和飞沙、走石。训练场外满耳呼啸的风声,每次军事训练结束带着满身满嘴的沙子回到帐篷内,伴着满床沙子倒头就睡。而到了夏季,烈日炎炎,帐篷内更是饱受了40多摄氏度的炙烤,蚊虫照样无孔不入,李显颖记得,在羊八井夜里遇到狂风暴雨加闪电在深夜袭来,帐篷被吹走也是常事。缺氧不缺精神,越是环境恶劣越是考验心理极限和战斗意志,对比这些难忘的“苦”,李显颖更愿意记住那里的“甜”,美丽的喜马拉雅里、神圣的雪山,淳朴的牧民、音乐、篝火、美食,伴随着藏羚羊声入梦。

三年的高原紫外线照射,粗糙黝黑的皮肤,给李显颖换来了中士军衔肩章和优秀士官,收获了强悍的人生。“感觉昨天才入伍,今天就退伍了”,惜别战友情,坐在归途的列车,告别了西藏,正式结束了八年的军营生涯。手里捧着洁白的哈达,最后再看一眼磕着长头的藏民,那满山遍野盛开的格桑花!

西藏很美,很神奇,感恩部队的召唤,让我此生有机会当兵,看到西藏美丽壮观的景色。军人退伍不褪色,一声“到”,一生“到”!要是问我最自豪的事情,我可以大声地说:我是中国军人,我服役于雪域之巅!这是李显颖的骄傲!

守卫祖国的安宁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他们顶着孤独与落寞,只身来到祖国边疆,是真正的勇士!“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之中华”,李显颖只是千千万万驻守在西藏边防军人的缩影,虽然平凡,却用自己的力量书写着忠诚!

(李伟华)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言午蒋松良董峤

排版:段丽君

编审:许小娟姜雨亭

通联: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qingshibao.com/sbgg/1369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